我生天地间,亦是天地民。
造物苦见欺,轻薄随时人。
抱道鄙富贵,徇势陵贱贫。
声名自青史,骨肉终黄尘。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感怀五首》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以自我感慨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生存在天地之间,同样是天地的子民。
造物主苦于见证欺骗,轻薄之人随时存在。
我抱持着道义,轻视富贵的追求,
顺从势力欺凌贫穷。我的声名纪录在青史中,
但最终骨肉也将归于黄土之中。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命运的思考。作者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他对人们在世间的行为和价值观的疑惑和失望。他认为造物主对于人类的创造和存在感到苦恼,因为人们经常欺骗和轻薄。作者自觉地坚持道义,不追求富贵,但却常常看到势利的人欺凌贫穷。他认为自己的声名可能会被记载在青史之中,但最终不论名与利,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归于尘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人世间的思考。作者通过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道义和真实价值的追求。他对人们的轻薄和势利心态表示不满,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虽然作者的声名可能会被记载在历史中,但他最终意识到,无论地位和名利如何,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和尘土归去。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虚荣的嗤笑,展示了作者的独立思想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将人生的浮躁和虚幻与作者对真实和道义的追求相对照。通过揭示现实世界中的欺骗和轻薄,作者表达了对人性的担忧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赵蕃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风生虎啸,雾起龙吟。泥中有刺,绵里有针。华鸟隔墙相唤甚,十分春事到家林。不堕前后,独超古今。唤回千岁梦,飞出九皋禽。无栖泊,勿猜斟,只个虚空等样心。直下一槌光迸散,斩新弹子出炉金。
白苹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
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禁漏来遥夜,山泉落近邻。经声终卷晓,草色几芽春。海内知名士,交游准上人。
壮士如驹出渥洼,死眠牖下等虫沙。老儒细为儿郎说,名将皆因战起家。
季世罕上寿,百岁为长年。轩皇不可见,颜冉复谁怜。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
剪舌双鸲鹆,朝来学语新。祝尧千万寿,岁岁乐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