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不御寒,哀哉不言贫。
远客自多感,况此霜露晨。
惋彼篱下菊,粲粲晚始新。
余荣何足恃,枯槁同荆榛。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感怀五首》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命运和人生的深情感慨。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短褐不御寒,
哀哉不言贫。
远客自多感,
况此霜露晨。
惋彼篱下菊,
粲粲晚始新。
余荣何足恃,
枯槁同荆榛。
中文译文:
短而褐色的衣衫挡不住寒冷,
深感悲哀却不言说贫困。
远离家乡的游子更加多愁善感,
尤其在这寒霜和露水的清晨。
心生遗憾于篱下的菊花,
在晚秋中绽放得如此壮美。
我自身的荣耀又何足依仗,
与干枯的荆棘同样贫瘠。
诗意和赏析:
《感怀五首》展现了赵蕃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之情。诗中的第一句“短褐不御寒”描绘了作者贫困的生活状况,他的衣衫简陋且无法御寒,暗示着他的贫穷和艰辛。第二句“哀哉不言贫”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哀,但他选择了沉默,不愿言说贫困的苦难。
接下来的两句“远客自多感,况此霜露晨”传达了作者身为远离家乡的旅人的孤独和敏感。他在早晨的霜露中感受到更深的思乡之情,加深了他的愁绪。这些描写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对篱下菊花的悲凉惋惜。“惋彼篱下菊,粲粲晚始新”,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方式展示了菊花在枯槁的环境中的美丽绽放,暗示了作者渺小而脆弱的存在。最后一句“余荣何足恃,枯槁同荆榛”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荣耀的怀疑和无奈,他认为自己与干瘪的荆棘一样贫瘠,没有什么值得依仗的东西。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赵蕃内心深处的感怀和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人生哲理,他传达了人在世间的矛盾和无奈感,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共鸣。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风生虎啸,雾起龙吟。泥中有刺,绵里有针。华鸟隔墙相唤甚,十分春事到家林。不堕前后,独超古今。唤回千岁梦,飞出九皋禽。无栖泊,勿猜斟,只个虚空等样心。直下一槌光迸散,斩新弹子出炉金。
白苹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
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禁漏来遥夜,山泉落近邻。经声终卷晓,草色几芽春。海内知名士,交游准上人。
壮士如驹出渥洼,死眠牖下等虫沙。老儒细为儿郎说,名将皆因战起家。
季世罕上寿,百岁为长年。轩皇不可见,颜冉复谁怜。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
剪舌双鸲鹆,朝来学语新。祝尧千万寿,岁岁乐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