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永平全盛时,如云冠盖会京师。
新来逐客令严甚,肉食满朝无李斯。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感欢时事》是王迈所写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永平时期繁荣昌盛,犹如云彩覆盖着京师。最近出台的逐客令非常严厉,朝廷中没有李斯这样的贤臣。
诗意:
这首诗词写出了宋代永平时期的社会情景。永平时期是指宋理宗时期的政治局面,当时的京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然而,最近朝廷出台的逐客令却限制了人们的流动,导致贤才难以得到重用,没有像李斯那样的杰出人才在朝廷中为国家尽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状况。通过对永平时期的繁荣和逐客令的严厉限制的对比,突显了社会的变迁和政治的局限。诗词中的"如云冠盖会京师"形象地描述了永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展示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向往之情。而"肉食满朝无李斯"这句话则抒发了作者对于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于贤才缺乏的遗憾之情。通过对李斯的提及,作者暗示了朝廷对于贤臣的需求和对于时事的关切。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事变迁的感叹和对于社会政治的思考。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思敏捷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这首诗词在描绘时代风貌的同时,也透露着作者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对于政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批判意味。
一见故人归去来,渔竿不肯傅三台。汉陵今日无抔土,惟独先生有钓台。
百斛明珠米在仓,沉香火底捻银簧。人生行乐那须许,多少边兵未有粮。
亟往遄归真旷哉,聋人不信有惊雷。虽云不必见安道,已误扁舟犯雪来。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类维何?室家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其胤维何?天被
我已归寻乌石路,人谁肯顾雀罗门。荔三百颗犹能啖,椿八千秋不足言。唐贡华清劳岁岁,宋蠲驿置惠元元。客询老子休粮诀,丹实漫山更满村。
投老身名信陆沉,欲将白发寄遥岑。赋诗未敢师彭泽。抱瓮真堪友汉阴。江面飞桥夸壮丽,山腰卧石必幽深。公才清绝参奇观,慰我和年去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