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曾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
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曾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

翻译:案子上摆满了好几本书,要么是庄子的,要么是老子的。
曾经说过忘却言语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千言万语,自己却无法忘记,这令人哑然失笑。

诗意:诗人看到案子上摆满了庄子和老子的书籍,想起了庄子的一句话:“忘却言语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诗人感叹自己尽管读了很多书,但却无法真正忘记,这让他感到滑稽可笑。

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草。

翻译:早晨梅雨过后天晴了,一切都显得青青的,很美好。
一条山谷、一个小山丘,身着轻薄的衣服、短帽。
白发已多,故人却少。
子云(庄子)现在在哪里,应该有很深奥的经书或者隐逸之道。

诗意:诗人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早晨景色,梅雨过后天空放晴,一切都显得青翠欣欣。他自己身着轻薄的衣物,头戴短帽,年纪已经老去,而往日的朋友却渐渐减少。诗人思念庄子,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但相信他一定有着深奥的经书或者隐逸之道。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翻译:江河不断地流淌,日夜不停,何时才会停止呢?

诗意:诗人以江河流淌的形象,表达了时间的无尽流逝,他在思考时间的长河何时才会停止。

赏析:《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庄子思想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描述案子上摆满的书籍、早晨的美好景色以及诗人自身的衰老和朋友的减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诗人通过庄子的思想,反思自己的学识和境遇,表达了对庄子精神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辛弃疾对庄子思想的推崇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 《秋晚杂兴》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媿淡生涯。聊将横浦红丝磑,自作蒙山紫笋茶。

  • 《即席》

    家住丛台旧,名参绛圃新。醉波疑夺烛,娇态欲沈春。伴雨聊过楚,归云定占秦。桃花正浓暖,争不浪迷人。

  • 《上李丈尚书》

    天孙司经纬,专巧上帝旁。星缕日月针,几经补苍苍。弭节游人间,帝服无文章。寒女一机素,未知作衣裳。再拜愿祈巧,精神通渺茫。但恐云车回,虚无往路长。

  •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

  • 《争族侄入幕》

    冲寒谒子陵,好挹钓台清。若遇多梅处,须宽半日程。少年先器识,实地作功名,太守贤明甚,当如事父兄。

  • 《过采石有感》

    短衣射虎早霜天,叹息南山又七年。唾手每思双羽箭,快心初见万楼船。平波漫漫看浮马,高柳阴阴听乱蝉。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