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午餐余,即须幽讨。
拄杖长行觅周老。
三杯两*,不致玉山倾倒。
与君何处去、乾*好。
松影闲庭,长吟藉草。
白发多来故人少。
春山何在,两树寒梅枯槁。
一声邻笛起、催归早。
王恽,汴梁(今河南开封)人(《诗家鼎脔》卷上)。
《感皇恩·日日午餐余》是元代文人王恽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日午餐余,即须幽讨。
每天午餐后的余暇时光,我总是要去拜访周老师。拄着拐杖,长途跋涉,寻找周老师的踪迹。我与他举杯共饮,喝了三杯两盏酒,但并未因此使我们的友谊动摇。你想与我一起去哪里呢?干净的天气非常好。在松树的阴影下,安静的庭院里,我静静地吟唱着,借助草地作为我的席位。我的头发已经白了,老朋友却越来越少。春天的山在哪里?那两棵寒梅已经干枯。邻居吹响了笛声,催促我早些回去。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周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午餐后抽出时间去拜访周老师,彼此交流、共饮,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中描述了松树的阴影下的闲庭,表现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氛围。作者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叹白发增多,老友渐少。他思考着春天的山在何方,而寒梅已经干枯。最后,邻居吹响笛声,催促作者早些回家,结束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友情和时光的变迁。作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老朋友相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之情。诗中的松树阴影和闲庭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意境。同时,通过描绘白发增多、老友渐少以及寒梅枯槁等形象,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给人以思考和共鸣之感。整首诗词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
蓬莱才子即萧郎,彩服青书卜凤凰。玉珮定催红粉色,锦衾应惹翠云香。马穿暮雨荆山远,人宿寒灯郢梦长。领取和鸣好风景,石城花月送归乡。
人在莺花里,春归杖屦中。风迎何处鹤,宿我洞门松。
汉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国。公孙谈治道,纯驳互失得。广大语尤害,开边心莫极。无怪淮南谋,日夜惮汲直。东阁礼诸贤,脱粟自为食。俗公此自文,后世有真识。
南北与山邻,蓬庵庇一身。繁霜疑有雪,荒草似无人。遂性在耕稼,所交唯贱贫。何掾张椽傲,每重德璋亲。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陶公焦思念生灵,变旱为丰合杳冥。雷劈老松疑虎怒,雨冲阴洞觉龙腥。万畦香稻蓬葱绿,九朵奇峰扑亚青。吟贺西成饶旅兴,散丝飞洒满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