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甘露寺多景楼》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曾巩。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想要领略美景,就在这楼里,徒然依靠栏杆四处眺望。云雾纷乱,水面上泛起紫色和翠绿色,天空中融入山峦的气息。一条河流奏响淮南的钟声,千里远航的帆上享受海风的招待。年岁渐长,衣衫上沾满尘土,只能用心眼去羡慕那些飞越天际的鸿雁。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甘露寺多景楼的美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云雾缭绕、水光闪烁的景象,以及远处钟声和海上帆船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广阔。与此同时,诗人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对光阴逝去、年华老去的感叹,以及对远行的鸿雁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甘露寺多景楼中,感受到了自然景观的美妙。同时,诗人通过对衣衫尘土和年岁渐长的描写,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时光不可逆转的感慨,以及对远行的鸿雁的羡慕之情。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景物的表现,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光阴流逝的思考。这种表达方式在宋代的文学中较为常见,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幻,以及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引发对生命和自然界的深入思考。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城头长短更,水调高低唱。别酒不盈斟,泪洒风烟上。明年二月时,更向城阴望。只有旧歌辞,传作风流样。
用尽四时周一岁,唯春能见好花开。十千买酒未为贵,既去红芳岂再来。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倾。哲王慎民监,措术如和羹。辛甘或偏长,非可制割烹。五味既可口,君子尝曰平。方今太平君,戒欹如持盈。乞言用龟监,履德均权衡。庶民虽惷愚,一或非所营。视之如己内,涂污千仞坑。是用选贤德,告戒敷至诚。曰虽一人良,万邦咸以贞。尚赖尔庶牧,裨朕
又中秋届候,日初沈,夜微凉。对烟障云屏,良朋益友,逸兴何长。飙然玉轮宛转,历茫茫、巨浸跃天网。碾破玻璃万顷,洞明三界十方。宜将。火枣交梨,开清赏,胜飞觞。肆雅志幽怀,遐襟旷迹,百虑俱忘。*思教风始振,感重阳、隐语示回阳。桂树香传十九,致余极味先尝。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