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轩疏雨罢,物物为秋惊。
病叶先风落,寒蝉趁候鸣。
西飞愁燕急,左界恨河倾。
借问三江客,鱸鱼底有情。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感秋二首》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夕轩疏雨罢,
物物为秋惊。
病叶先风落,
寒蝉趁候鸣。
第二首:
西飞愁燕急,
左界恨河倾。
借问三江客,
鱸鱼底有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主线,通过寥寥数语,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思考。
第一首诗的第一句“夕轩疏雨罢,物物为秋惊。”表达了雨过天晴的时刻,暮色渐渐降临,大自然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震惊。这里的“物物为秋惊”意味着一切事物都在感叹秋天的到来,显示了秋天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和冲击。
第一首诗的第二句“病叶先风落,寒蝉趁候鸣。”描绘了秋天树叶凋零的景象,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飘落,而寒蝉则趁机鸣叫,表达了秋天向寒冷逼近的迹象。
第二首诗的第一句“西飞愁燕急,左界恨河倾。”写出了候鸟西飞的场景,燕子们飞行匆忙,表达了它们对秋天来临的忧愁之情。而“左界恨河倾”则描绘了另一种景象,可能是指河水因秋雨而溢出河堤,象征着秋天的气势汹涌。
最后两句“借问三江客,鱸鱼底有情。”展示了诗人对客人的询问,可能是询问旅行者对秋天的感受。而“鱸鱼底有情”则引出了一种寓意,表达了即使是深居水底的鱼儿也有感情,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共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示了秋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以及诗人对光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思。同时,诗中借景抒发人情,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的关怀和共情之情。
峨眉山头月如眉,画眉夬婿归不归。十日学德眉似月,眉成又是月圆时。
眼看白露点苍苔,岁月飞流首屡回。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闻鸡午夜犹能舞,射雉西郊不用媒。自笑支离聊复尔,丹心元未十分灰。
轻去千金若弃遗,高情勇决固应稀。端来共我茅一把,不肯折君腰十围。世事弹棋无定局,人情蒙穽有深机。生涯也趁身强健,况是平阳德可依。
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始从西南升,又欲西南没。全移河上影,暂透林间缺。纵待三五时,终为千里别。
斗峰遥忆旧松台,为劝农耕特地来。短李高名光翠壁,伪刘陈迹没苍苔。洞天日永风埃净,岩壑云收霁色开。好景最宜供宴赏,操觚欲赋愧非才。
世事浑如蚋过前,刀头喜对镜飞天。阴晴万里同兹夕,离别前时照几年。此去莫令疏会合,从来无意必腾骞。几思种秫迎佳节,穷鬼还来笑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