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学仙人,山中苦岑寂。
试看青松鹤,何似朱门客。
朱门炙手热,来者无时息。
何尝问寒暑,岂暇谋寝食。
强颜悦憎怨,择语防仇敌。
众欲苦无厌,有求期必获。
敢辞一身劳,岂塞天下责。
风波卒然起,祸患藏不测。
神仙虽杳茫,富贵竟何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感事四首》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莫笑学仙人,山中苦岑寂。
不要嘲笑学习仙人,因为他们在山中过着孤独而艰苦的生活。
试看青松鹤,何似朱门客。
看看那些生活在山中的青松和仙鹤,与那些生活在朱门之中的人相比,他们更加自由自在。
朱门炙手热,来者无时息。
朱门之内的生活炙手可热,来者络绎不绝,从未停息。
何尝问寒暑,岂暇谋寝食。
他们从未关心过寒暑变化,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吃喝睡眠。
强颜悦憎怨,择语防仇敌。
他们不得不强装愉快,以应对他人的喜怒和怨恨,选择言辞来防备敌人。
众欲苦无厌,有求期必获。
人们的欲望无止境,他们总是有所追求,必定能够得到满足。
敢辞一身劳,岂塞天下责。
敢于拒绝一身的劳累,又怎么能够承担起天下的责任呢?
风波卒然起,祸患藏不测。
风波突然兴起,灾祸隐伏不可预测。
神仙虽杳茫,富贵竟何得。
即使神仙存在,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富贵。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山中仙人和朱门之客的生活,表达了对于物质欲望和社会压力的思考。欧阳修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们追求富贵和名利的虚幻和无常,以及山中仙人的自由和超脱。这首诗词呼吁人们要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久思庐山游,忽至左蠡曲。倚船初一望,秀色溢我目。百里堆翠黛,千峰矗寒玉。阴云知我来,收敛入山腹。须臾变光景,尽出一山绿。宛如几案间,青铜铸岩谷。又如墙壁上,古画挂图轴。水光晚苍茫,风气秋肃穆。明朝南康岸,舣棹陟山麓。欢喜不自持,一杯醉醽醁。
道学方勤绩,亨途渐致身。苍天倾我泪,今日丧斯人。弟子群经富,先生一语真。发挥馀事业,何处不书绅。
朝暗杖马夕笺天,汉事于今已几年。一片孤忠应尚在,定须耿耿斗牛边。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瞻我北园。有条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长。氤氲吐叶。柔润有光。黄条蔓衍。青鸟来翔。日月其迈。时不可忘。公子瞻旃。勋名乃彰。
汴中春絮乱,淮上鮆鱼时。顺水疾奔马,出都犹脱羁。拜亲将已近,食脍不言迟。到日问茶事,遍山开几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