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大宜量力分,知几都在近人情。
人情尽后疑难人,力分量时事自平。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感事吟》是宋代邵雍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为善大宜量力分,
知几都在近人情。
人情尽后疑难人,
力分量时事自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原则。作者认为在行善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分量,不可过度而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同时,作者强调了解事情的关键在于了解人的情感和心理,只有真正理解人情,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和困难。当所有人情都得到满足之后,疑难问题将会消失,而力量的分配和事情的处理也会自然平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原则,体现了宋代士人儒家思想中的一种理念。首先,诗句中的"为善大宜量力分"表达了一种务实的态度,强调了在行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能力的大小来分配力量,避免过度努力而导致疲惫或超负荷。这种分量的原则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遵循适度和平衡。
其次,诗中提到"知几都在近人情",强调了了解人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里的"几"指的是事情的真相和困难,而"近人情"则是指理解人的情感和心理。作者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人情,才能够解决问题,化解纷争。这体现了宋代士人注重人伦关系、重视人情世故的特点。
最后两句"人情尽后疑难人,力分量时事自平"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当人情得到满足,疑难问题解决之后,事情将会自然平衡。这里的"力分量时事自平"强调了合理分配力量和处理事务的重要性,主张按照时机和情况来处理事情,以达到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原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同时也对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目标。
安眠海自运,浩浩潮黄宫。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老栉従我久,齿疏含清风。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琱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龙驭亲迎玉辇来。江梅枝上雪培堆。东风上苑春光到,更放金莲匝地开。腾凤吹,进瑶杯。两宫交劝正欢谐。父慈子孝从今数,准拟开筵一万回。
相骑方侵掠,临淮厉虎兵。三麾俱至地,一战破思明。令下秋霜肃,威行草木惊。岂但全孤垒,能令复旧京。吾君方用武,宵旰念仪刑。
不居上界列仙班。梅隐寄幽闲。玉堂云晓,玉珍雨夜,总是真欢。如兄才誉居人上,鹏路正看看。只祈兄弟,长随母健,不爱高官。
愁见游空百尺丝,春风挽断更伤离。闲花落尽青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
弦绝秦筝镜任尘。细腰休舞凤凰茵。一枝浓艳埋香土,万颗珍珠泾袖巾。行雨不归魂梦断,落花难伴绮罗春。汉皇甲帐当年意,纵有芳魂不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