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士冰河侧,日闻刁斗惊。
气吞沙漠尽,风荡贼巢倾。
关塞长年戍,边尘几日清。
太平陈朽富,一旅百夫耕。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感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时。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守卫者的敬佩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虎士冰河侧,
日闻刁斗惊。
气吞沙漠尽,
风荡贼巢倾。
关塞长年戍,
边尘几日清。
太平陈朽富,
一旅百夫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展示了壮丽而艰险的边塞守卫之路。诗的开头描述了壮士如虎,身临寒冷的冰河之旁,每日都能听到刁斗的声音,这是指边塞上经常发生的战斗和冲突。
接着,诗人描绘了边塞的广阔,宛如吞噬整个沙漠,风吹荡着贼巢,意味着边塞守卫者的勇敢和坚定,他们将敌人的藏身之地摧毁。
诗词的下半部分表达了对边塞守卫者的敬佩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关塞长年戍守,边尘几日清,表明他们在边塞上坚守多年,只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宁。而当太平时世,边塞的尘埃就能够几日不起,这是对和平时期的渴望。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陈朽富是指老朽的土地变得肥沃富饶,一旅百夫耕则暗示人们都能安居乐业,过上安宁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守卫者的赞美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边塞壮士们的敬佩和敬意。
入山旭光迎,出山月明送。十里松杉风,吹醒尘土梦。兹山凡几到,题字遍岩洞。阳崖树冬荣,阴谷泉下冻。怪石立谁扶,灵草生岂种。白云蓊然来,诸峰欲浮动。高鹘有危栖,幽禽无俗哢。凌藓知履滑,披岚觉裘重。尝登最上颠,远见湖影空。渔樵渡溪孤,鸟雀归村众。还寻老僧居,隔竹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猛虎不独宿,鸳鸯不只栖。虞舜游苍梧,帝子夜向潇湘啼。时既禅禹妃亦老,老泪洒竹无高低。流根及昏駮红藓,此情乃与天地齐。我今斋寝泰坛下,侘傺愿嚏朱颜妻。
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闭门足病非高士,劳作云心鹤眼看。
海神不朝雪不作,大梁尘土蔽天高。道傍牛喘复谁问,佛寺吹螺空唱嚎。相公跪香恬且佚,陛下减膳心焦劳。因君试墨偶有激,勇辞壮笔挥长刀。予无奈何亦思饮,饮竭甖瓮从餔糟。
欲息乡邦事,萧条泪万行。阳秋今不作,文献久沦亡。绝学唯君在,论文许我狂。昔贤如可起,回首意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