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感事》

一径清如扫,柴门霁影多。
苔莓因鹤啄,非是客经过。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感事》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条小径清澈如镜,柴门处的光影多变。青苔和莓草因为鹤的啄食而受到影响,并非是路过的客人所为。

诗意:
《感事》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述一条小径和柴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中的小径清澈明亮,柴门处的光影变化多端,形容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变幻。诗中还提到了青苔和莓草,它们因为鹤的啄食而受到影响,这种描写暗示了人生中遭遇的变故和不可预知的变化。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这些变化并非是路过的客人所能引起的,强调了人生中的起伏与无常。

赏析:
《感事》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一条清澈如镜的小径和多变的柴门光影,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幻无常。诗中的青苔和莓草因为鹤的啄食而受到影响,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感觉,暗示了人生中常常会遭遇到无法预料的变故和挫折。最后一句则点明了这些变化并非是来自外界的客观因素,而是人生本身的起伏和无常。整首诗把自然景物与人生的波折相联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化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起伏和无常的感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生的变化与自然界的美丽相结合,使诗词具有了深刻的意义和共鸣。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思考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并对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幻充满敬畏之情。

  • 《幸华严寺》

    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

  • 《句》

    行亦自劾去。

  • 《次潘别驾韵》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 《病中书怀二首》

    少日清孤效乐天,谏书未落世间传。曾圆八节滩头梦,重了三生石上缘。雪竹霜林便老境,蒲团禅板付臞仙。诗篇把玩真聊尔,古井无波敢自贤。

  • 《送朱生》

    万物各有役,无心独浮云。遂令幽居客,日与山云亲。植桂比芳操,佩兰思洁身。何必濯於水,本无缨上尘。

  •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