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感时》

忽传群盗下淮濒,又逐黄州韩使君。
却望长安在天上,愁看天际有孤云。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作品评述

《感时》是宋代诗人仲并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忽然传来群盗来到淮河边,
又驱逐了黄州的韩使君。
回头望向长安城,宛如天空之上,
忧心忡忡地看着天际孤寂的云。

诗词的诗意:
这首诗词以充满悲愤和忧虑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叹和忧虑之情。诗中提到了群盗的出现和韩使君被驱逐,暗示着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作者回头望向长安城,却发现长安城仿佛在天空之上,这种虚无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最后一句中的孤云,象征着孤独和寂寞,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中的孤立和困境。

诗词的赏析:
《感时》以简练而凝练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时代的感慨。通过描写群盗的出现和韩使君的遭遇,诗人投射出他对社会风气败坏和政治黑暗的担忧。诗中所描述的长安城仿佛在天上,给人一种虚幻不实的感觉,折射出作者心灵的孤寂和对现实的绝望。最后一句的孤云,以简洁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痛心和无奈之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瑞鹧鸪(瑞香)》

    东风冷落旧梅台。犹喜山花拂面开。绀色梁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于仲文》

    读书无见处,与不读书同。勿谓儿年小,能知孝与忠。

  • 《漫兴九首》

    向人开口便言閒,每一题诗便说山。请俸坐曹食梁肉,又闻满考转官班。

  • 《赞天童觉和尚》

    乌顶雪眉,云踪鹤态。貌出正偏,见非向背。芙蓉月照兮太白峰高,丹凤翔空兮琼林玉碎。觌面分明,两彩一赛。

  • 《新上头》

    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

  •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平生食肉吾无相,雨甲烟苗足慰贫。几日山行更无此,况堪拈米恶于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