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感遇二十五首》

缫丝未缘鱼,有丝生网心。
弦木以为弧,鸟兽不安林。
大钧本无事,物类亦愔愔。
谁令一机骇,万变起相寻。
焚木岂人火,弃沙非外金。
如何巧诈子,尚欲峻而深。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感遇二十五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缫丝未缘鱼,有丝生网心。
我还没有织丝线,却已有了捕鱼的心思。
弦木以为弧,鸟兽不安林。
弯曲的木弦可以做弓,鸟兽却不安于森林。
大钧本无事,物类亦愔愔。
大钟原本没有声音,万物也都沉默无声。
谁令一机骇,万变起相寻。
是谁让一台机器发出声响,引发了万物的变化。
焚木岂人火,弃沙非外金。
燃烧的木头并非人的火焰,抛弃的沙子也不是外来的金子。
如何巧诈子,尚欲峻而深。
如何巧妙地欺骗子弟,仍然希望能够高峻而深远。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诗中以缫丝、弦木、大钟等象征物象,抒发了作者对人类欲望和行为的思考。作者认为人类的欲望和行为常常是虚假和欺骗的,而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却常常被忽视。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在追求欲望的同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的对比,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理和高尚品德的追求。诗词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物象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表达力。整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幽居述事》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 《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 《芭蕉花》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 《赠相士王秀溪》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