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成苞未肯肥,鹁鸠啼晓雨来时。
黄紬被冷初眠觉,先向芭蕉叶上知。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甘雨应祈》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晚稻成苞未肯肥,
鹁鸠啼晓雨来时。
黄紬被冷初眠觉,
先向芭蕉叶上知。
中文译文:
晚稻结成穗未能丰满,
鹁鸠在拂晓时啼鸣雨来时。
黄色的被子冷冷地初次觉醒,
首先告知芭蕉叶上的消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写于宋代的作品,以描绘农田中的景象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晚稻结穗不够肥大、鹁鸠在雨后清晨啼鸣的情景,展现出丰收的期盼和对大自然的敏感观察。
首句"晚稻成苞未肯肥"表达了诗人对晚稻收成的期望,但晚稻的穗还未能充实,暗示着农田尚未达到丰收的状态。这一句中的"晚稻"和"成苞未肯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农作物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增加了意境的丰富性。
接下来的一句"鹁鸠啼晓雨来时"描绘了拂晓时分鹁鸠的啼鸣声,预示着雨水即将到来。这里的"鹁鸠"和"啼晓雨来时"通过声音和天气的联结,传达出对雨水的期待和农田的需要。
第三句"黄紬被冷初眠觉"描述了黄色被子在清晨的寒冷中初次觉醒,暗示着农田中的植物和人们都在黎明时分苏醒,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劳作。这里的"黄紬被"通过寒冷的形容词"冷"和"初眠觉"的动词,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农村氛围。
最后一句"先向芭蕉叶上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自然现象的留意。诗人观察到芭蕉叶上的雨滴,预示着雨水的来临,进一步体现了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农田景象和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入、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了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感悟。
愁来却讶天凉早,思倦翻嫌夜漏迟。何处山川孤馆里,向灯弯尽一双眉。
尧风舜日两依依,一片虚凝截万机。何必胡僧亲付嘱,如人饮水自家知。
湖滨文字饮,一别五年余。未死须重见,将诗屡当书。事元无可说,意自不能疏。近日知来信,顽躯百病除。
棒喝交驰如雷掣,颠言倒语三寸舌。南州打到北州头,瓮裹何曾失却鳖。
时人不识田园乐,只羡相如驷马归。
岁事有丰歉,官税无减除。谁知山中田,沙土多蒿蒌。秋来倘有成,犹恐才半租。或其水旱至,不足偿耰锄。叹息家百亩,无复三代初。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