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復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感遇》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诗词的中文译文:
北山上有芬芳的杜梨树,花朵正盛开。
还未来得及采摘,秋风突然吹来,将其摧毁。
你可曾见过高耸云霄的青松,即使秋风再怎样无能为力。
四季常保持青翠的颜色,可怜的杜梨却不为人所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山上美丽的杜梨花遭遇不幸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而无常的感叹和怜悯之情。
诗中的北山杜梨花象征着美丽和希望,它们正怒放着芬芳的花朵。然而,正当诗人期待去采摘这些美丽的花朵时,突然间秋风吹来,将花朵吹散,终结了它们的生命。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诗人感到惊讶和悲伤。
接着,诗人提到了拂云百丈的青松柯,表达了青松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即使秋风再怎样凶猛,青松也能够顶住风雨,不为所动。与杜梨花相比,青松展现了坚强与持久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杜梨花的怜悯之情。诗人说四季中杜梨花一直保持着青翠的颜色,但人们却不了解它的美丽。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和遗忘的感叹,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总的来说,《感遇》通过对北山上杜梨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性的感叹和怜悯之情。诗人通过对比青松与杜梨花的命运,展示了坚韧与短暂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叹,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