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头落尽少微明,追复成均雅颂声。
诏起儒宗高一代,礼隆师范表诸生。
拾遗柱史当螭立,润色纶言倚马成。
行氢荷囊多献纳,要将文彩助升平。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高司业二首》是宋代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旌头落尽少微明,
追复成均雅颂声。
诏起儒宗高一代,
礼隆师范表诸生。
拾遗柱史当螭立,
润色纶言倚马成。
行氢荷囊多献纳,
要将文彩助升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高司业的赞美和祝福。高司业是指高级官员,他们在朝廷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管理国家事务,也是文官的代表。诗人通过赞扬高司业的才能和品德,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希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作出贡献。
赏析:
这首诗词以饱满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高司业的景仰和期望。诗人通过描绘旌旗摇曳的场景,将高司业的形象与庄严的仪式相联系,使其显得威严而庄重。诗中提到高司业的才学和德行使得他们备受赞誉,并通过表彰和奖赏来激励儒宗的后代。诗人还提到了师范和诸生,意味着他们是高司业的学生和追随者,他们将受到高司业的教导和引导,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诗词的后半部分强调了高司业的责任和使命。拾遗柱史指的是整理和修正历史记载的重要工作,螭立指的是石柱的雕刻,象征着威严和权威。这些形象表达了高司业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诗人希望高司业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使历史更加准确和有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司业的祝福和期望。行氢荷囊指的是高司业的职责和使命,他们需要承担起许多任务和责任。诗人希望他们能够胸怀文彩,即文化和艺术的美好,以此来助推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这首诗词通过对高司业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望。同时,诗人对高司业的职责和使命进行了准确描述,表达了他们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首诗词庄重而典雅,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耻将名利托交亲,只向尊前乐此身。才大不应成滞客,时危且喜是闲人。高歌犹爱思归引,醉语惟夸漉酒巾。□□□□□□□,岂能偏遣老风尘。
塞日兵前惨,城烟战后无。分明千帝纪,况乃畔天都。桂玉京师涌,金汤鄜路孤。迟回思庙筭,端坐愧龙图。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始辨梅花里,俄分柳色中。依微开夕照,澹荡媚晴空。拂水生蘋末,经岩触桂丛。稍抽兰叶紫,微吐杏花红。愿逐仁风布,将俾生植功。
已矣知无憾,贤愚共此途。白驹驰白日,黄发掩黄垆。和氏终还赵,干将不葬吴。驽疴如可强,犹拟奠生刍。
翠华未可议时巡,自古安危击重臣。闻说紫岩亲督战,孰云赤壁后无人。诸公尽作鑽天令,老子重为击壤民。万里阴霾冰霰合,一通露布挽迥春。
暑天长似秋天冷,带郭林亭画不如。蝉噪槛前遮日竹,鹭窥池面弄萍鱼。抛山野客横琴醉,种药家僮踏雪锄。众惜君才堪上第,莫因居此与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