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枕莺啼,露班烛散,御街人卖花窠。
过眼舞情,而今魂梦年多。
百钱曳杖桥边去,问几时、重到明河。
便人间,无了东风,此恨难磨。
落红点点入颓波。
任归春到海,海又成涡。
江上儿童,抱茅笑我重过。
蓬莱不涨枯鱼泪,但荒村、败壁悬梭。
对残阳,往往无成,似我蹉跎。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高阳台(和巽吾韵)》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枕莺啼,露班烛散,
我躺在雨中,听着黄莺的啼鸣,烛光在露水中熄灭,
御街人卖花窠。
皇宫的街道上,有人摆卖花束。
过眼舞情,而今魂梦年多。
逝去的景象在眼前舞动,如今只剩下回忆和梦幻。
百钱曳杖桥边去,问几时、重到明河。
带着一百钱,沿着桥边向前走,不知何时能再次到达明河。
便人间,无了东风,此恨难磨。
就在人世间,东风已不再吹拂,这份悲愤难以消散。
落红点点入颓波。
凋零的花瓣点点落入波涛之中。
任归春到海,海又成涡。
任凭春天归来到大海,大海又变成漩涡。
江上儿童,抱茅笑我重过。
江边的孩子,抱着茅草笑着看我再次经过。
蓬莱不涨枯鱼泪,但荒村、败壁悬梭。
蓬莱山上的仙人不会哭干鱼的眼泪,只有荒凉的村庄和残破的墙壁上挂着织机。
对残阳,往往无成,似我蹉跎。
面对残阳,往往一无所成,就像我这般虚度时光。
这首诗词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逝去春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悲叹。诗中运用了雨、露、花等意象来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春光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描述桥边、海上、江边等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身蹉跎岁月的悲叹之情。
整首诗词以抒发情感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抒发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和逝去春光的感慨和无奈。同时,诗中运用了意象和比喻,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和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抒情风格。
猗望舒,望三五。光璇仪,韵金缕。伟健笔,作奇语。谁知音,传乐府。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蜀产班行几,分符又去之。气完吞落日,心定发凉飔。蝇虎攫何壮,蜗牛升更痴。见几能许早,别思渺江蓠。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同居一坞中,只隔水西东。林近书灯露,溪回酒舫通。放凫长合队,移竹每分丛。只恐君征起,难期作两翁。
燕寝凝香不记春,宜休堂下柏轮囷。三吴南渡今多士,四皓东宫此一人。雅不欲书名上上,谩令在岁岁陈陈。玉卮宴罢思黄发,应合从头第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