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高宜试剑石》

巨石中分断,涓流自此东。
尧仁方宅土,项氏曷当锋。
兴起汉高业,勤劳夏禹功。
故应行道者,知古企遗踪。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高宜试剑石》是李新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块巨石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英勇事迹的赞美,以及对于传承古道、追寻古迹的思考。

诗词中提到的巨石被分割开来,从中涌出涓涓细流向东流去。这种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以及时代的更迭。接着,诗词中提到了尧和仁义,以及项羽和勇猛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伟人的赞美和崇敬。汉高祖刘邦和夏禹的功业也被提及,表达了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佩和钦佩。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认为那些追求道德和修行的人应该了解古人的事迹和遗迹,以此为榜样,继续前行。这种观点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传承和尊崇古代智慧和道德的价值观。

整首诗词通过对巨石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对于历史的敬仰和对于传统价值的追求。它鼓励人们在追寻古代智慧和道德的同时,也要在自己的时代中积极奋斗,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启迪和思考。

  • 《过湖口望庐山》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 《苏武令》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 《送隐者一绝》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 《游峡山和东坡韵》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 《虞美人》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 《踏莎行(灵泉重阳作)》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