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此去风涛恶,犹有庐山得纵游。
便欲携君解船去,念君无罪去何求。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高邮别秦观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安此去风涛恶,
犹有庐山得纵游。
便欲携君解船去,
念君无罪去何求。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的是苏辙与秦观分别的情景。苏辙告别秦观时,他们正处于风浪恶劣的高安之地,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可以在庐山上自由畅游。苏辙表达了与秦观一同解船离去的愿望,并思考着秦观离开的原因,认为秦观无罪离去,而离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辙与秦观的别离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和不舍之情。作者选择了高安这个风浪恶劣的地方作为背景,凸显了别离的艰难和不易。然而,庐山的存在给予了他们一丝希望和慰藉,庐山象征着自由和宁静,成为他们心灵的避风港。诗词末句表达了苏辙对秦观的思念和对他离去原因的疑问,显示出作者对友谊和离别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用字简练,虽然只有四句,但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情和思考。它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辛酸。这首诗词既给人以伤感之感,又透露出一种豁达和坦然,体现了古人对友情和别离的理解和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商山留滞再经年,咫尺无由见状元。会赦未教归北阙,高歌应合遇东园。寸心谩道如弦直,两鬓难禁似雪繁。兄弟相知情未改,著书呼取屈原魂。
峄山访秦碑,断裂无完笔。惟有筑城词,哀怨如当日。
杜鹃呼我我归休,陆有轻车水有船。笑杀西湖湖上客,醉生梦死恋杭州。
昔之督邮逐彭泽,今之督邮眷昌国。不令自赋归去来,更以新诗祖行色。开缄墨湿雨蒙蒙,细读字字含清风。尘埃三载足昏塞,一听妙语还醒忪。持归柴桑有茅舍,揭之其间作佳话。非惟可诧陶渊明,亦愧当年督邮者。
轻舠蓦水帆如弓,一伸臂顷来江东。聊持美酒致吾子,方事彩衣娱汝翁。悬榻可容它客坐,闭关正与无月同。夙兴行乐竟何有,醒醉阴晴皆梦中。
仆行方请息,旅馆复相招。小市三家聚,前村五里遥。茅柴侵熟饮,松叶生凉烧。犹有斜阳在,行吟忽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