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浒行厨转,关头细路过。
手摩如象石,目送卧龙坡。
肮脏云端柏,鬅鬙雨后莎。
晚来晴更好,舟发乱山阿。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高斋》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浒行厨转,关头细路过。
手摩如象石,目送卧龙坡。
肮脏云端柏,鬅鬙雨后莎。
晚来晴更好,舟发乱山阿。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斋中的景象和感受。诗中描述了作者沿着江浒行走,经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来到一个山头。他伸手摸摩着坚硬如象石的地面,目送着远处卧龙坡的景色。高斋位于云端之上,但柏树却被污垢所覆盖,雨后的莎草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傍晚来临时,天空晴朗,景色更加美好。船只从乱山之间启程,启程的地方是在山的阿附近。
赏析:
《高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在高斋中所观察到的景色和感受。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江浒、关头、细路、象石、卧龙坡、云端柏、雨后莎等,通过描写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身临其境的情景。诗中的肮脏云端柏与鬅鬙雨后莎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清新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晚来晴更好,舟发乱山阿,揭示了作者对离开高斋、启程前往新的地方的期待和兴奋。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中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世界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可以从中体味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桃花彩绶俨仙衣,宝带垂金腹十围。五马人生真可贵,更欣桑梓共分辉。
内举无惭古所难,燕台遥想拂尘冠。登龙有路水不峻,一雁背飞天正寒。别夜酒馀红烛短,映山帆满碧霞残。谢公楼下潺湲响,离恨诗情添几般。
适意我云水,寻幽访所知。曾於竺峰下,会见宝溪时。巧理数茎发,清分两点眉。忽忘心手处,何谓不如斯。
招提万山底,古屋蔽烟霞。密竹先秋意,长藤过夏花。繁阴沉雨脚,清响漱云牙。老衲眉如雪,相逢话作家。
江城春晚,正海棠临水,嫣然幽独。秀色天姿真富贵,何必金盘华屋。月下无人,雨中有泪,绝艳仍清淑。丰肌得酒,嫩红微透轻縠。晓日雾霭林深,佳人春睡思,朦胧初足。笑出疏篱,端可厌,桃李漫山粗俗。衔子飞来,鸿鹄何在,千里移西蜀。明朝酒醒,乱红那忍轻触。
钱塘诗老顾梅山,乡校孤吟乐一箪。修翼分某栖宿下,短章功到寂寥间。呕心长吉奚奴锦,染指昌黎白玉丹。好句真能换凡骨,觉君春色上苍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