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歌元丰五首》

放歌扶杖出前林,遥和丰年击壤音。
曾侍土阶知帝力,曲中时有誉尧心。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歌元丰五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放歌扶杖出前林,
遥和丰年击壤音。
曾侍土阶知帝力,
曲中时有誉尧心。

诗意:
这首诗以歌颂丰收年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丰年的喜悦之情。诗中描绘了作者扶杖出门,走进林间,放声歌唱的场景,与远处的击壤音相和谐。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作者曾经侍奉在帝王身旁,亲眼见证了帝王的才干和威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尧舜时代的美好向往和赞美之情。

赏析:
《歌元丰五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丰收的景象,通过歌咏丰年、击壤音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喜悦的情感。诗中的"放歌扶杖出前林"一句,展现了作者豪情万丈、激情四溢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激动。"遥和丰年击壤音"则将丰年欢乐的音乐声与作者的歌声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热闹喜庆的画面。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自己曾侍奉在土阶之上,亲眼见证了帝王的才干和威力。这种描写既突出了作者的身份和经历,也体现了作者对尧舜时代的向往和敬仰之情。"曲中时有誉尧心"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尧舜时代的赞美,认为那个时代是充满智慧和美好的时代。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尧舜时代的向往,同时通过描绘作者的身份和经历,增强了诗的真实感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又抒发了对社会美好景象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送贾二进士归省》

    年少擅词华,曾看手八叉。晨装归路雨,春酒别筵花。马带云过岭,人同燕到家。罢官趋觐好,不是谪长沙。

  • 《如梦令(五之二)》

    遥夜沈沈如水。风系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 《次韵程机宜感怀》

    至交类萍梗,离合宁前知。相思梅花发,岂待中郎吹。

  • 《程尧仲以杨秘监所赠诗见示因走笔次韵约观园》

    我家城中烟云乡,秋风晴日千桂香。交游半是渔樵郎,门前水深能潮江。和诗到此推砚牍,必不能教鬼神哭。何如且向桂花中,快泻鹅黄入杯玉。去年试君当夏初,知君直气非狂夫。平生批龙编虎须千言万言长短书。诚斋许人以文字,须待其人有余味。君今莫问且速来,不醉明朝花满地。

  • 《书玻璃泉壁》

    秋夕淮天不肯明,壮怀冲斗若为情。卧闻隔水吹三弄,又喜孤城报五更。

  • 《郡斋多疾》

    歌召非周陕,褎黄谢汉台。名将恩共忝,衰与疾俱来。素发惭犀导,朱颜藉玉杯。勋劳真索莫,出处尚徘徊。且脱平津粟,谁忧长孺灰。淮阳安敢薄,卧治恐非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