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胡天杀气凝,建牙吹角汉家营。
五陵霜露松楸近,千里风尘辇毂惊。
累日未传青海箭,何人为扫黑山兵。
朱门金穴笙歌沸,野哭那闻动地声。
¤
《庚戌秋书事八首》是明代诗人彭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满胡天杀气凝,
建牙吹角汉家营。
五陵霜露松楸近,
千里风尘辇毂惊。
累日未传青海箭,
何人为扫黑山兵。
朱门金穴笙歌沸,
野哭那闻动地声。
诗意:
这首诗以庚戌年(明代万历朝)秋天的情景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动荡的景象。通过对战场和宫廷两个不同场景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月圆之夜为背景,描绘了胡人的杀气弥漫天空,汉家军队建起防御工事吹响号角,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接着,描写了五陵地区的寒露洒在松楸树上,暗示了战争的威胁已经逼近京城。随后,描述了长途奔波的使者引起了辇毂的震动,表现了战争的迅猛与残忍。
接下来的两句“累日未传青海箭,何人为扫黑山兵”表达了战争的延续和对战争发起者的质问。青海箭是古代传递紧急消息的一种手段,说明消息还未传到,黑山兵指的是侵略者。诗人对于战争的持续和发动者的无辜质问,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两句“朱门金穴笙歌沸,野哭那闻动地声”则对比了宫廷和乡野的巨大反差。朱门指的是皇宫,金穴指的是富贵之家,笙歌沸指的是宫廷的喧嚣和繁荣。而乡野中的野哭,则是指农民和普通百姓因战乱而遭受的痛苦,他们的哭声无法传到宫廷,表达了社会动荡带来的不公和不平等。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宫廷与乡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呼吁人们珍爱和平,反思战争带来的苦难。
松窗永日度冰颸,坐觉清阴寸寸移。境静故应閒可乐,形臞犹有闰相随。尘埃末路思千里,风露何年饱一枝。百岁穷通吾自了,闭门长咏子桑诗。
杖屦东风欲滥巾,小舟重泊一亭春。醉看梅月无新语,老与溪山作故人。意气不惊双白鬓,功名忍负百年身。我来又续题诗柱,敬为刘郎细拂尘。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空馀图谍在,不复启佳城。
难得雪成持,不标风无赖。生来避闹蓝,行不超色界。
满甑熟炊无米饭,半途长接不来人。但持此语诸方去,博得知音一笑新。
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一水楼台开晓镜,万山花木领先春闱。雪中便有回舟兴,林下岂无烧笋时。莫待东风吹柳絮,眼穿笼鹤绕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