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儿来秉烛,点检鬓边丝。
志在惊时晚,年加愿晓迟。
京华犹旅食,世态益吾悲。
四十明朝是,愁吟杜子诗。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庚子岁除辇下作》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呼儿来秉烛,点检鬓边丝。
志在惊时晚,年加愿晓迟。
京华犹旅食,世态益吾悲。
四十明朝是,愁吟杜子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庚子年(指农历六十年一轮的甲子年份中的第七十二年,即宋哲宗皇祐元年)岁除(指除夕之夜,即农历岁末最后一天)为背景,以自己在夜晚点亮蜡烛,静静思索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诗词开篇,诗人呼唤着自己的孩子过来,拿着蜡烛照亮自己的面颊,细细观察面颊边的丝发,这种严肃的动作和情景,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担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惊喜时刻的志向,但年龄的增长让他希望时光流逝得更慢些。他身在京华(指都城),却仍然吃着旅行时的便餐,这种反差使他更加悲伤。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四十岁时的心境,愁吟杜子诗,意味着诗人在岁月的冲击下,对人生的忧伤和思考,以及对杜甫诗歌的倾慕。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与思索。通过描绘诗人在岁除之夜的场景,诗词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人对社会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反思也贯穿其中,呈现出一种忧伤而深沉的情感。整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展现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抒发。
玄盖之天高崒嵂,自满天眼支一脉。嶙刚四面森翠壁,中有瑶柱倚天立。窈窈郁郁仙者宅,涵云蓄雾九锁隔。石扉谁遣玉{上竹下氐}擘,通行岂虞虎豹搤。云台散吏青在客,掉头三岛风烟窄。南薰驾我来散策,晴天万里展笑色。祖龙驱山山辟易,仙人抵住如刻划。武皇情念膏火迫,宫坛经营
郑歇后,登台司。国事去,嗟何为?唐之衰,风不竞,天下纷纷非一郑。君不见宋家养士得士力,无数忠贤水中溺。
日高裹饭看何山,山缺东南水绕关。松桧不摇风自度,读书声在白云间。
飞龙开口日晖晖,放鹤亭前路不迷。谩说支郎林下少,未缘神骏眼中稀。繁霜著树榴房坼,危石悬藤瓠子肥。看遍吴中好山色,太湖明月棹船归。
鹅儿草绿侵行路,帔子花明照屋除。处处乞浆俱得酒,杖头何恨一钱无?
楼上鸣钟报五更,朦胧深殿佛灯明。更无幽梦随寒枕,听彻风松到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