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散寒鸟,西山照初日。
婉娈晋阳京,踟蹰野人室。
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
霭霭长路暖,迟迟狭路归。
蜉蝣时蔽月,枳棘复伤衣。
城上东风起,河边早雁飞。
夏王纪冬令,殷人乃正月。
涯口度新云,山阴留故雪。
幸逢耆耋话,馀待亲邻别。
总辔出丛薄,歇鞍登峻隅。
春源既荡漭,伏战亦睢盱。
未获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储光羲,兖州人。登开元中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歷监察御史。禄山乱后,坐陷贼贬官。集七十卷,今编诗四卷。 扶风马挺,余之元伯也。舍人诸昆,知己之目,挺充郑乡之赋,予乃贻此诗。
巩城东庄道中作,
北陵散寒鸟,西山照初日。
婉娈晋阳京,踟蹰野人室。
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
霭霭长路暖,迟迟狭路归。
蜉蝣时蔽月,枳棘复伤衣。
城上东风起,河边早雁飞。
夏王纪冬令,殷人乃正月。
涯口度新云,山阴留故雪。
幸逢耆耋话,馀待亲邻别。
总辔出丛薄,歇鞍登峻隅。
春源既荡漭,伏战亦睢盱。
未获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诗词的中文译文:
站在巩城东庄的道路上作诗,
北陵上的寒鸟四散飞,西山上阳光初照。
美丽的晋阳京城,让我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前进。
步履蹉跎的野人的房子。
向南轩走去,草地间离开,再次进入林中。
道路渐渐暖和起来,狭窄的路途拖延归程。
蜉蝣阻挡了月光,枳棘又刺破了衣衫。
城上东风起,河边早有雁飞过。
按夏王的纪元,现在是冬令,按殷人的习惯,正是正月。
越过涯口有了新的云彩,山阴下留着昔日的雪。
幸运地遇到年迈的人倾谈,等待着与亲朋好友分别。
拨动马缰,从丛薄的草丛中走出,卸下马鞍登上峻峭的山坡。
春天的泉源已经丰富,伏击与战争也变得警惕。
然而我还没有找到遵循的平坦道路,只能说言辞信实欠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内心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诗人用简洁而深刻的描写,营造出了冬季的寒冷和初春的温暖对比。北陵的散寒鸟和西山的初日照射,形象地描述了季节的变迁。诗人在晋阳京的美丽城市中徘徊,象征着他对未来的无奈和徘徊,而后又徜徉在自然间的草地和林中,表达了他在思考和探索中逐渐出路的心境。诗中通过描写蜉蝣阻挡月光、枳棘伤衣等细节,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隐含了生活中困难和阻碍。诗的结尾,以描写东风起、雁飞的情景,再次呼应了季节的变迁,也昭示了希望与期待的到来。整首诗以简练而意味深长的词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揭示了他追寻真理和自我认知的探索之旅。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