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恭和御制赐太师致仕文彦博七言四韵诗一首》

出处逢时道不殊,当年功立老间居。
来膺冕绂三公命,归奉云章五色书。
社稷元臣名已遂,山河雄镇宠仍疏。
琼林诏饯衣冠盛,岂止都门百两车。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恭和御制赐太师致仕文彦博七言四韵诗一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七言四韵诗。这首诗以恭和御制的方式,赐予太师文彦博的致仕赐诗。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处逢时道不殊,
当年功立老间居。
来膺冕绂三公命,
归奉云章五色书。
社稷元臣名已遂,
山河雄镇宠仍疏。
琼林诏饯衣冠盛,
岂止都门百两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文彦博致仕的情景。诗开篇之处,提到出身和地位并不决定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时俱进才是重要的。接着,诗人回顾了文彦博年轻时的功业,并表达了对他在朝廷任职三公的认可和赞赏。文彦博致仕后,他将归隐山林,继续以云章(即文彦博的字号)写作文章,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思想。在社稷(国家)的事业上,文彦博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在权势和地位上却逐渐被边缘化。最后两句表达了皇帝对文彦博的赞赏和送别,不仅在琼林(指皇宫)下诏表达敬意,还赐予了华丽的礼服和车马。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文彦博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对老臣的冷遇和权力斗争中的边缘化现象。通过表达对文彦博的赞美,诗人间接地表达了对忠诚和才能的崇敬,以及对权力斗争中权谋和阴谋的批评。整体上,这首诗既具有传统文人的志向和追求,又抒发了对时代变迁和政治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 《晚归早出》

    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

  •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匈奴迩河朔,汉地须戎旅。天子择英才,朝端出监抚。流星下阊阖,宝钺专公辅。礼物生光辉,宸章备恩诩。有征视矛戟,制胜唯樽俎。彼美何壮哉,桓桓擅斯举。声华振台阁,功德标文武。奉国知命轻,忘家以身许。安人在勤恤,保大殚襟腑。此外无异言,同情报明主。

  • 《自东津泛舟至桐溪》

    潮生东西津,雨暗上下塔。萧萧乱菰蒲,拍拍起凫鸭。吾船虽褊小,尚可著一榻。溪风吹醉颊,高枕堕纱陷。南山浮湿翠,偃蹇呼不答。安得青莲公,杰句为弹压。

  • 《浯溪》

    行乐乘阴好,谁能困墨朱。重阳激数客,尽日款三吾。烟惨江山古,风清竹木癯。漫郎如可作,分酒酹茱萸。

  • 《冬末送魏起居赴京》

    大名将起魏,良史更逢迁。驿骑朝丹阙,关亭望紫烟。西京春色近,东观物华偏。早赴王正月,挥毫记首年。

  • 《次韵王仲至喜雪御筵》

    三军喜气铄飞花,睡起空惊月在沙。未集骅骝金騕褭,故残鳷鹊玉横斜。偶还仗内身如寄,尚忆江南酒可赊。宣劝不多心自醉,强扶衰白拜君嘉。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