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恭和御制上元观灯》

宝杯莲烛艳宫台,万户千门五夜开。
楼下舞韶清吹发,云间鸣跸翠华来。
九宾宴集占风使,四近班陞构夏材。
自愧周南独留滞,十三年隔侍臣杯。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恭和御制上元观灯》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宝杯莲烛艳宫台,万户千门五夜开。
这座宫殿台上点亮着宝贵的酒杯和闪烁的莲花烛,门户洞开整整五夜。

楼下舞韶清吹发,云间鸣跸翠华来。
楼下传来美妙的舞蹈音乐和悠扬的乐声,云中传来金石相击的跸(古代乐器)声,翠色华丽的景象向观众呈现。

九宾宴集占风使,四近班陞构夏材。
九位重要的宾客聚集在这里,他们在庆祝盛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四周的官员们也纷纷上升,展现出他们的才能。

自愧周南独留滞,十三年隔侍臣杯。
我自愧不如《周南》(一首古代名篇),独自留在这里,已经隔离了十三年,没有能够陪伴在君王身旁的机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景象,描述了上元观灯的盛况。作者以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盛大的灯会场景,以及其中的舞蹈、音乐和欢庆氛围。诗中提到的宝杯、莲烛和宫台等意象,都突出了灯会的瑰丽和庄重,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诗中的九位宾客和四周的官员,象征着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不同的身份地位,他们共同参与庆典,彰显了君臣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而在这个盛典中,作者自愧不如《周南》中的诗人们,表达了自己对自身才华和地位的自省和思考。这种自愧之情,既体现了苏颂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也展现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和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以其华丽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灯火辉煌的盛会中,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自省和对艺术的追求,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 《题阳关图二首》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扶持仰婢仆,将养信妻儿。饥饱进退食,寒暄加减衣。声妓放郑卫,裘马脱轻肥。百事尽除去,尚馀酒与诗。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不独适情性,兼用扶衰羸。云液洒六腑,阳和

  • 《旧游》

    雨峰多少寺,分日去遨游。山翠横天目,湖光浴佛头。花朝骑马醉,月夜傍船讴。一被微官缚,重来不自由。

  • 《宫词》

    晨光初动阁门开,百辟匆匆避路回。千步画廊敲杖子,朱衣双引相公来。

  • 《闻沈氏小亭欲往主人辞出先闻赵承相法游》

    篱横地狭曲相裁,倦扫残花长绿苔。连榭似闻兼静雅,闲情暂欲洗尘埃。料将春色供家用,那有芳尊为客开。怪见门前少车马,多因只要相公来。

  • 《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兼广为四韵》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