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论无过月旦评,吾衰安敢主乡盟。
触蛮力劝休争战,猿鹤相安不怨惊。
髧彼两髦呼作友,长吾一日敬为兄。
前身定是徐无辈,延寿溪头了一生。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公论》是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公论无过月旦评,
吾衰安敢主乡盟。
触蛮力劝休争战,
猿鹤相安不怨惊。
髧彼两髦呼作友,
长吾一日敬为兄。
前身定是徐无辈,
延寿溪头了一生。
译文:
公论无过月旦评,
我这样无能的人怎敢主持乡里的盟约。
劝告那些蛮族停止争战,
猿猴和鹤鸟和平相处,不惊恐也不怨怪。
与他们和睦相处,像朋友一样互相呼唤,
我一直尊敬他,视他为兄长。
前世注定是徐无辈,
在延寿溪边度过了一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主题表达了刘克庄对和平、和谐的渴望,并对自身的无能以及对友谊和尊敬的态度进行了反思。
首先,诗中提到了公论,指的是对事物公正客观的评价。作者自称无能,不敢去主持乡里的盟约,暗示自己无法胜任这样的责任,但他对公正评价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其次,作者以触蛮力劝休争战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他用猿猴和鹤鸟和平相处的形象来比喻人类社会中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和平与宁静的渴望,同时也对战争的愚昧和残酷表示不满。
然后,诗中描述了作者与他人的友谊和尊敬。他称呼对方为友,表示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同时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与敬仰。这种友谊和尊敬的情感使得诗中的人物关系更加亲密和和谐。
最后,作者提到了徐无辈和延寿溪。徐无辈是指徐州无辈县(今江苏省徐州市),可能指作者的来自地方,延寿溪则是指一个地名。通过这些地名的提及,诗词给人一种具体的历史感,同时也增加了诗词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和平、和谐的向往,以及对友谊和尊敬的珍视。通过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的描绘,诗词呈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并通过具体的人物关系和地名,使得诗词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历史感。
倚晴空。正三洲下叶,七泽收虹。叹年光催老,身世飘蓬。南歌客,新丰酒,但万里、云水俱东。谢故人,解系船访我,脱帽相从。人世欢易失,尊俎且更从容。任酒倾波碧,烛翦花红。君向楚,我归秦,便分路、青竹丹枫。恁时节,漫梦凭夜蝶,书倩秋鸿。
神气精三药,举世没人知。气随精化,镇常神逐气无归。心地不明天巧。业识更缠地网,背却上天梯。今古多豪杰,生死醉如泥。树头珠,潭底日,显金机。两般识破,性命更何疑。活捉金精入木,炼就当初真一,方表丈夫儿。信取玄中趣,端的世间稀。
青气含春雨,知从岱岳来。行云避师出,洒雨待车回。厌浥尘清道,空濛柳映台。最宜三五夜,晴月九重开。
懦服若烟海,几人潜圣心。难才诚自昔,贱学况于今。夫子独神解,明时何陆沉。大羹无和味,至乐寡知音。磳磴貂裘弊,飘萧鹤发侵。游秦不得意,思越动长吟。甑米难求玉,经囊益少金。拂衣谢宾友,纵棹指云岑。积叶迷幽迳,荒藤络旧林。涧猿惊重至,野老喜相寻。山色犹当户,弦声
玷玉甘长弃,朱门喜再游。过因谗后重,恩合死前酬。养骥须怜瘦,栽松莫厌秋。今朝两行泪,一半血和流。
高山树叶翠森森,寂静因中道最深。利得昆仑皆璞玉,不须丽水有真金。浇漓渐变同尧日,薄俗将重理舜琴。祸福年长随世改,玄门大戒喻飞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