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文称辟恶,桑质表初生。
宛转雕鞬际,依稀半月明。
遥弯落雁影,虚引怯猿声。
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李峤,字巨山,赵州贊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弱冠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皆特命峤为之,累迁鸾臺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怀州,明皇贬为滁州别驾,改庐州。峤富于才思,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
中文译文:
《弓》
桃木捧持禳祟灾难,桑木体现初生的纯净。
宛转的形状像雕刻的鞍辔,依稀可见半个明亮月亮。
远处,弯曲的飞雁投下影子,空中传来胆怯的猿声。
徒然切切地呼叫乌鸦,思绪思绪成为乌云,一心攀援虚幻的龙,最终不可得成。
诗意:
这首诗以“弓”为象征,通过对“弓”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人生中奋发向上、追求成功的艰辛与不易。桃木象征辟邪,桑木象征纯净,在人们的心灵里扮演一种净化身份。鞍辔的形状宛转,宛如艺术品般美好,象征着人们在自我修炼中不断追求的完美;而遥远的飞雁的影子和猿声,则象征了环境的挑战和恐惧。最后,诗人暗示了个人努力虽然诚挚,但有时并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赏析:
诗中的“桃”和“桑”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纯净和祥和的向往和追求。而“弓”则成为整首诗的象征核心,从其所象征的形象和含义,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对于价值观的追求。“弓”是一种需要力量和坚持的武器,来突破和征服外界的困难和挑战。“弓”所表达的是一种有志竞争,积极向上的特质。诗中通过声音和影子的形象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挣扎,以及成功的不可预测性。整首诗意境明快,生动有力,给读者带来一种思考人生和追求前进的启示。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