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沟西》

沟西直下看芙蕖,叶底三三两两鱼。
若比濠梁应更乐,近人浑不畏舂鉏。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沟西》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站在沟的西边观看芙蓉花,叶子下面游动着几条鱼。如果与宽阔的水道相比,这里更加快乐,附近的人们完全不怕被捕鱼的人撵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景象,作者站在沟的西边,凭栏远眺,看到了芙蓉花盛开的景象。芙蓉花是中国传统的美丽花卉,象征着高洁和纯洁。诗中的鱼儿在芙蓉叶下嬉戏,给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作者通过对沟西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然之美和宁静的情感。

赏析:
1. 自然之美:诗中描述了芙蓉花的盛开和鱼儿的游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王安石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秀美之处。

2. 对比与比喻:诗中通过对比芙蓉花和宽阔水道的快乐程度,表达了作者对沟西之景的喜爱之情。作者认为即使与更为宽广的水道相比,这里的景色依然令人愉悦,这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赞美。

3. 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提到附近的人们不怕被捕鱼的人驱赶。这句表达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们不会破坏这片宁静的景色,而是保持着对自然的尊重。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表达,诗词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野堂》

    姓名无复世人闻,静处何妨独策勋。久矣不堪东阁客,归哉无媿北山文。横林霜近有丹叶,平野雨余多断云。更喜鸬鹚来渐熟,一溪烟水与中分。

  • 《东林寄别修睦上人》

    行心乞得见秋风,双履难留去住踪。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囊中自欠诗千首,身外谁知事几重。此别不能为后约,年华相似逼衰容。

  • 《杂兴》

    粟无人馈方差快,门有僧敲未绝幽。岂是耄荒深绝物,从来不惯惹闲愁。

  • 《折杨枝》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 《生查子》

    一岁会盘洲,月月生查子。弟劝复兄酬,举案灯花喜。曲终人半酣,添酒留罗绮。车马不须喧,且听三更未。

  • 《入桐江》

    奔流千折下,峭壁两崖分。樵径冲江雨,渔舟宿岭云。布帆林杪见,水碓月中闻。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