譾譾群情便,峣峣俗眼惊。
此身无利钝,於国要忠诚。
得力平生学,求仁死后名。
登门非雅素,持论略公平。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故丞相忠定赵沂公挽章三首》是宋代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丞相忠诚和正直品质的赞美和挽歌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忧愁的群情激荡,平凡的眼光惊诧。
此身虽不聪明机敏,但对国家忠诚至要。
一生努力学问有所成,追求仁义直至身亡。
不事奢华富贵的门门,持论总是公正平允。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对故丞相忠诚和坚定的敬意。诗人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丞相忠诚的形象。譾譾群情便,峣峣俗眼惊,通过形容词的反复使用,传达出人们对丞相忠诚品质的敬佩和敬畏之情。诗中提到的“此身无利钝,於国要忠诚”,表达了作者对丞相不求私利,而是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忠诚态度的赞赏。诗人还称赞了丞相在平生中努力学问,追求仁义,并愿意为之献身,这体现了诗人对丞相高尚品德的敬仰。最后,作者提到丞相不事奢华富贵的门门,持论总是公正平允,表达了对丞相清廉和公正的称赞。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故丞相忠诚和正直品质的赞美和挽歌之情。通过对丞相忠诚品质的描绘,诗人呈现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和对公正正直的向往。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言简意赅,展现了作者对丞相忠诚和品德的深深敬仰,也表达了对丞相辞世的惋惜之情。同时,诗词中的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
剩种秫秔供靖节,要餐杞菊学天随。不知底事池塘梦,犹到边城月暗时。
清世文章日月悬,无才唯幸乐丰年。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古有孟轲难语觉,时无颜子易为贤。读书每到天根处,长惧诸公问极玄。
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晋画唐吟老愈奇,堪嗟动转是风机。幸能栩栩形中去,何不蘧蘧梦里归。
幽趣无人会,云依远岫行。寒塘时拨刺,古木屡敲铿。壁壳拖涎钝,花飞度粉轻。山泉烹石鼎,孤啜不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