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青梧桐,下有寒泉井。
分明古镜中,照见梧桐影。
朝汲水花清,暮汲水花冷。
愿持沆瀣杯,远寄蓬山顶。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古井》是宋代诗人郑獬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口古老的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以下是《古井》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尺高的青梧桐,
下面有一口寒泉的井。
明亮的古镜中,
映照出梧桐树的倒影。
清晨汲取的水花清澈,
黄昏汲取的水花寒冷。
愿意端起沆瀣杯,
远远地寄托在蓬山顶上。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口古井和周围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命运的思索。青梧桐高耸百尺,象征着自然之力的壮丽和永恒。寒泉井代表着古老而纯净的资源,它是人们生活所依赖的水源。古镜中的梧桐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映照,诗人通过这个形象来表达对于真实与虚幻、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思考。水花清澈和寒冷的变化则隐喻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幻,早晚的差异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最后,诗人愿意举起沆瀣杯,将自己的心愿送往遥远的蓬山之巅,寄托了对未来的希冀和向往。
【赏析】
《古井》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自然景物的图景。青梧桐的高大和寒泉井的冷清,给人一种宁静和古老的感觉。古镜中的梧桐影提醒我们,现实世界往往只是一种幻象,我们需要反思和审视自己的生活。水花的清澈和冷寒,象征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于光阴流逝的感叹和对于命运的思考。最后的愿望,通过“沆瀣杯”和“蓬山顶”这两个意象,将诗人的心愿托付给了遥远而高远的山巅,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凝练而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的空间。
危磴俯寒水,阴崖擘苍烟。上开水雪窟,下垂珠玉渊。何时雷斧手,拓此壶中天。自然浑沌窍,不受百巧镌。地胜集灵气,木石含清坚。三子果谁欤,流辈孰后先。我来叩玉扃,欲访云雨仙。呼龙龙未醒,日高贪睡眠。
水竹谁家宅,幽庭向苑门。今知季伦沼,旧是辟疆园。饥鹭窥鱼静,鸣鸦带子喧。兴成只自适,欲白返忘言。纳凉每选地,近是青门东。林与缭垣接,池将沁水通。枝交帝女树,桥映美人虹。想是忘机者,悠悠在兴中。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稍稍斜回楫,时时一度桥。水光壁际动,山影
怪若奇峰巧若何,衣冠到此苦无多。自惭登览非能赋,敢觊雕镌尚不磨。古寺残僧犹记忆,岚烟嶂雨几嘘呵。旧题莫辨苍苔迹,多谢梅仙为剪摩。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朝响疏疏不晻光,暮檐浏浏亦无长。胡然可救焦枯厄,政尔能成湔祓方。堆案文书小盘礴,并溪草树一徜徉。君方问隐我思去,异日相望何有乡。
握中一寸毫,宝匣百链金。监貌不监道,写形宁写心。古人固不识,今人或所钦。依然见其质,俨尔恨无音。子诚丹青妙,巧夺造化深。妍媸必尽得,幻妄恐交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