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眼羞看镜,华颠怯半霜。
栖迟勋业晚,孤负岁年长。
月透光深杳,花摇影颉颃。
衣冠从尔正,不趁晚来妆。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古镜》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自身年老容颜衰退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深思。
诗意:
这首诗以古镜为象征,描述了作者老去的眼睛和颓废的容颜,以及他对这种变化的羞愧和恐惧之情。他感到自己的成就晚到,年华已逝,孤独地承受着岁月的沧桑。月亮透过镜子的光线显得深邃而遥远,花影摇曳颉颃,这些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无常。作者的衣冠已经整齐,但他意识到现在已经太晚了,无法再利用这些来装饰自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岁月无情的催人老去的现实。通过描绘老去的眼睛和颓废的容颜,诗人表达了对自身衰老的愧疚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中的古镜象征着时间的镜像,反映出作者面对衰老的自我审视。月亮透过镜子的光线和花影摇曳的景象,呈现出时光流转和变幻无常的意象,强调了岁月的不可逆转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揭示了作者的无奈和懊悔,他意识到已经来不及通过外在的修饰来掩饰岁月的痕迹。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作者以自省的态度表达了对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间的思考。同时,通过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抒情色彩,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体验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乐天吾所敬,挂冠方一年。家事能几何,处置有后先。始卖南坊园,次卖东郭田。末乃货其庐,缗钱可三千。不为子孙计,冀可了目前。呜呼古之人,未易相比肩。颜子附郭外,不闻鬻其阡。渊明松菊迳,仲蔚蓬莱间。阙一尚不可,而况尽弃捐。先生果何心,达者未必然。适斋坚主人,归卧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绛阙楼台拥,琪园竹树齐。飘裳鸲鹆舞,激管鹧鸪啼。自会春长在,那知日易西。依稀化人国,解使穆王迷。
帝有承命,稟于亲慈。后德克承,拜而受之。人伦既正,王化是基。亿载万年,永祚坤载。
可是伤春故癯瘦,未应无意作娉婷。不须更向岭头觅,只此松煤画典型。
圣策招怀万里戎,累年南向不弯弓。休论边使千金费,绝胜争城百战功。古驿玻璃晨暖酒,隆山狐貉暮排风。归途剩记殊方事,付与麟台逸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