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古柳林》

几眠几醒几清明,万态风流学老成。
古翠碧连云洞杳,夕阳西卷射场平。
絮团破径应迷蝶,枝压荒墙不蔽莺。
松菊賸栽堪卜隐,苦无十亩秫田耕。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古柳林》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几次沉沉睡去又醒,几度清明时节来临。
万种风情学会老成,古柳翠绿连绵云洞隐蔽。
夕阳西下卷起射箭场的平原。
飞絮成团飘舞,应该迷失了蝴蝶。
枝条压弯了荒墙,却没有遮挡住鸟儿的歌声。
松树和菊花依然种植,可惜没有十亩的田地来耕种。

诗意:
《古柳林》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柳树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境遇的思考。诗人描述了自己多次入眠和苏醒,体会了几度清明时节的变化。他通过观察柳树林的风貌,领悟到万种风情,学会了老成稳重。古柳青翠的枝叶似乎延绵不断,隐蔽在云洞中。夕阳西下,射箭场的平原被卷起。诗人注意到飞舞的絮团,却使蝴蝶迷失方向。枝条被压弯了,荒墙无法遮挡鸟儿的歌声。尽管如此,松树和菊花依然坚持种植,只可惜没有足够的土地来耕种十亩秫田。

赏析:
《古柳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诗中的柳树林、风景和自然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呈现了岁月流转和生活的变迁。通过睡眠与苏醒的交替,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他领悟到万种风情,学会了从容老成。柳树林中的古柳翠绿与云洞隐蔽,暗示了深藏不露的美丽和隐藏的智慧。夕阳下卷起的射箭场平原,象征着动荡不安的世界。诗人察觉到飞舞的絮团,将蝴蝶迷失,暗喻人们在纷乱的世事中迷失方向。枝条压弯了荒墙,却无法遮挡鸟儿的歌声,表达了生命力与希望的坚韧。松树和菊花的种植,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坚守,但又感叹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实现理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活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轨迹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偈颂九十三首》

    据此丈室,无可不可。要行即行,要坐便坐。漆桶相挨,一时打破。三脚虾蟆透九垓,笑倒嵩山破灶堕。

  • 《得张正字诗》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 《赋得生刍一束》

    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向风倾弱叶,裛露示纤茎。蒨练宜春景,芊绵对雨情。每惭蘋藻用,多谢vK兰荣。孺子才虽远,公孙策未行。谘询如不弃,终冀及微生。

  • 《令节即事简晞仲德施》

    寒食清明节令佳,禁烟遗俗渺天涯。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犹烦翠幕遮。长短骤看森雨笋,高低难觅旋风花。小斋寂寂谁为伴,水底初闻两部蛙。

  • 《得月亭》

    月照乾坤岂得私,只缘近水倍光辉。况逢秋杪气犹爽,一笑从容尽醉归。

  •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梅不嫌疏杏要繁,主人何忍折令残。也知雨意将无恶,为勒芳菲故故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