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与今人,录仁一何异。
古人贵行道,今人贵有位。
古人贵及亲,今人贵悦意。
古人同白日,光明溢天地。
今人如履险,动足易颠坠。
古道如可行,斯言不遐弃。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古人与今人》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人与今人,录仁一何异。
古人贵行道,今人贵有位。
古人贵及亲,今人贵悦意。
古人同白日,光明溢天地。
今人如履险,动足易颠坠。
古道如可行,斯言不遐弃。
译文:
古人与今人,品德录制多么不同。
古人重视行为准则,现代人重视社会地位。
古人重视亲情,现代人重视个人快乐。
古人如同白日,照耀整个天地。
现代人如履险地,行动稍有不慎就会跌倒。
古代行为准则仍然可行,这样的言辞不应被抛弃。
诗意和赏析:
《古人与今人》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人和现代人的对比,探讨了两个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差异。古人注重修身养性,强调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重视亲情和人际关系。他们像白日一样照耀着整个天地,散发着光明和正能量。然而,现代人更加注重社会地位和个人快乐,往往在追求目标和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容易面临各种险阻和困难,动一下脚步就可能跌倒。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古人行为准则的崇敬和推崇,认为古道依然可行,这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不应被抛弃。作者通过对比,暗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追逐权力和物质利益的现象,呼吁人们重视道德伦理,重拾古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道出了古人与今人在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方面的不同,发人深省。它通过对古代智慧的颂扬和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取向,追求内心的光明和真正的幸福。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肇开元圣千年学,曾是吾家七岁童。门户只今须自力,诗书排日看新功。
匣镜三十年,尘暗不复治。停飡且不寐,所思知为谁。宕子不复返,眇在天一涯。绽衣终当组,道远何能持。明明天边月,三五入中闺。念与子欢爱,不得同光辉。寤言相与共,既觉将何依。
天涯春色已平分,桃李阴阴昼掩门。黄素久无人问字,绿醽时有客来樽。栖迟未叹流光远,寂寞远令此道存。珍重故人勤问讯,暮年忧乐任乾坤。
十里曾闻一啸声,当年猿鹤想犹惊。白云不碍青天路,赢得重来摆手行。
床前何必问云何,霜顶谁将手自磨。可是法身真有病,皱眉头处为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