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古塞间,万里控长关。
卧日边鼙旧,嘶风战马閒。
戍楼喧暮角,羌笛怨空山。
应贺升平久,车书混八蛮。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古塞》
作者:李新(宋代)
诗意:
《古塞》是李新所作,描述了古代塞外边塞的景象和戍卒生活的艰辛。诗中通过描绘古塞之间的景色、鼙鼓声、战马的嘶鸣和边塞戍卒的日常生活,表现了边塞戍卒对于升平的渴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边塞的景象和戍卒的生活,给人一种深深的历史沉淀感。诗中的"古塞"指的是古代边塞,"万里控长关"揭示了边塞的广阔和重要性。"卧日边鼙旧,嘶风战马閒"这两句诗通过鼓声和战马的嘶鸣声,展现了边塞戍卒的日常生活,旧鼙和战马的声音在边塞上空回荡,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戍楼喧暮角,羌笛怨空山"这两句描绘了戍楼上的喧嚣声和羌笛的悲怨之音,暮色下的戍楼上充斥着喧嚣的声音,而羌笛的声音则在空旷的山间回荡,给人一种孤寂而凄美的感觉。
最后两句"应贺升平久,车书混八蛮"表达了对长久和平的期盼。"应贺升平久"意味着应该庆贺和迎接持久的和平时期,"车书混八蛮"则指的是泛指各地的信件和书信纷纷来往,展现了古代交通的繁忙和信息的传递。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戍卒的生活,表达了对和平和安定的向往,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作者运用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将戍卒生活的辛酸和边塞景象的壮丽相结合,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对于长久和平的祝福,诗中也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柴门一延竚,暮色集四山。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峰高看月上,巢昏迟乌还。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羇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牢落公车待诏时,白头掌故更栖栖。一生勤苦成何事。只得铭旌数尺题。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赋西江月词。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寒。洞中驼褐已嫌单。洞口犹须挥扇。夕照千峰互见,晴空万象都还。羡他渔艇系澄湾。欹枕玻璃一片。
遍数故交亲,何人得六旬。今年已入手,馀事岂关身。老自无多兴,春应不拣人。陶窗与弘阁,风景一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