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古松》
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中文译文:
雷电都不敢触碰它,树皮皱纹多如鳞甲。
蠹虫附着在枯节上死去,蛇盘踞在朽根下。
树影潜入僧侣的寺庙,风声吹散鹤的梦境。
在平凡的风雨夜晚,定有鬼神在窥视。
诗意:
这首诗以一棵古老的松树为主题。松树象征着长寿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们在自然界中常常被视为神圣的存在。诗中表现了这棵松树的威严和庄重。雷电都不敢靠近它,显示了它的伟大和威力。树皮上的皱纹数不胜数,形容了它历经岁月的沧桑和坚忍。蠹虫生活在枯节上,蛇蜿蜒在朽根下,显示了生命的枯朽和死亡的存在。松树的影子渗透进僧侣的禅室,风声吹散鹤的梦境,传达了松树作为宇宙灵性象征的重要意义。诗人笔下的风雨夜晚,更加增添了神秘和诡异的氛围,暗示着鬼神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棵古松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通过雷电不敢伐和树皮上的鳞皴,展现了松树的神圣和坚韧。蠹虫和蛇的形象暗示了生命的消亡和衰老。影浸僧禅湿和声吹鹤梦寒,将松树与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显示了它作为精神象征的意义。最后,寻常风雨夜和鬼神的出现给整首诗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对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猜测和探索提出了问题。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庄严和威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胡骑凭陵八月风,羽书朝暮九华宫。金吾宿卫临关外,宣府游兵集禁中。燕塞河山天下险,泰陵恩德众心同。谁能补衮供臣职,莫遣宵衣损圣躬。
诗行於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其声与节急以浮。真人当天施再流,笃生梅公应时求。颂歌文武功业优,经奇纬丽散九州。众皆少锐老则不,翁独辛苦不能休,惜无采者人名遒。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
主人爱客扫林亭,天影波光相与明。蝶傍池边飞舞惯,鸟从花上往来轻。沧浪傲世不复羡,鶗鴃妒春惟欲鸣。能趁繁枝开熟酿,先拚黄帽为君倾。
平生喜诵城山句,一诵千回起狂慕。梦魂夜夜峨眉巅,峨眉只在家西住。照人楼蜃嘘青红,落笔天昆走云雾。冥搜古髓生润芳,坐演正声入韶濩。兰宫璧水俱隽功,金马玉堂岂迂步。何人为叫阊阖云,试使琅玕一披露。男儿岂暇谋温饱,丹心要使辉青素。水潮方仰昌黎韩,日边又起长沙傅。
万里先行脚,三家晚闭关。曾求诗入海,亦作史藏山。
手种寒梅度一春,主人指日是行人。孤根奈久不忘旧,疎蕊逢秋已献新。堪笑世情何恁薄,不知花意却相亲。年年记取栽培力,为送幽香入梦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