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古瓦砚诗》

邺城宫殿久荒凉,缥瓦随波出禁墙。
谁约藓文成古砚,等间裁破碧鸳鸯。
已恣玉锋磨藓骨,更持蟾泪湿云根。
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

作者介绍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诗词:《古瓦砚诗》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邺城宫殿久荒凉,
缥瓦随波出禁墙。
谁约藓文成古砚,
等间裁破碧鸳鸯。
已恣玉锋磨藓骨,
更持蟾泪湿云根。
欲知千载凄凉意,
尚有昭阳夜雨痕。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古老的邺城宫殿久已荒凉,
瓦片随波浮出禁宫墙。
是谁将藓文约束成古砚,
等待时机切割碧色鸳鸯。
已经自由地磨砺玉刀锋利,
还执着地拿着蟾蜍眼泪润湿云朵根。
如果你想了解千年来的凄凉情怀,
仍然有昭阳宫的夜雨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瓦砚为主题,通过描述邺城宫殿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沧桑的感慨。邺城是晏殊曾经担任过的官职所在地,而宫殿的荒凉则象征着时光的消逝和事物的更迭。瓦片随波浮出禁宫墙,描绘了宫殿的残破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中提到的古砚,是用来写字的硬石砚台,藓文则是指砚台上长出的青苔状的纹理。作者将藓文比喻为文字的痕迹,表达了文字的历久弥新和传承的意义。等间裁破碧鸳鸯,意味着等待时机去雕刻砚台上的纹饰,象征着艺术家的创作和追求。

已恣玉锋磨藓骨,更持蟾泪湿云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玉锋磨藓骨,意味着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蟾泪湿云根,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用砚台书写时字迹湿润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深情。

最后两句诗“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通过昭阳夜雨的痕迹来表达千年来的凄凉情怀。昭阳宫是晏殊的官职所在地,夜雨则象征了离别和思念,痕迹则是时间流逝中的痕迹。这两句诗以凄凉的意境作为诗词的收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的深思。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瓦砚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艺术追求的思考,展现了晏殊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艺术的热爱。诗词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将瓦片、藓文、碧鸳鸯、玉锋、蟾泪等元素融入其中,给人一种古朴而凄凉的美感。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情感,展现了晏殊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文化传统的倾慕。

  • 《郧阳道中》

    白马春风绿草长,行人踏破碧溪光。隔山啼鸟自相应,临水幽花应更香。垅上惊飞青尾雉,桑间閒立茜裙娘。白头关吏还相问,不信相如是故乡。

  • 《菩萨蛮(初夏)》

    方池新涨蒲萄绿。晓来雨过花如浴。测测杏园风。梢头一捻红。危楼愁独倚。一寸心千里。宿酒尚微醺。懒装堆髻云。

  • 《夏夜读书自嘲》

    事业无成去日遒,只今身世付沧洲。风烟惨惨菰蒲老,星斗离离河汉流。寂寞书生学奇字,穷愁客子著春秋。白头自苦君无笑,骨朽成尘志未休。

  • 《闲居》

    僻巷新苔遍,空庭弱柳垂。井栏防稚子,盆水试鹅儿。喜客加笾食,邀僧长路棋。未能抛世事,除此更何为。

  •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暴雨初晴楼》

    秋後风光雨後山,满城流水碧潺潺。烟云好处无多子,及取昏鸦未到间。

  • 《送胡仲方二首》

    邓林擢干皆楩梓,丹穴生雏即凤凰。年少一来无比并,老翁千岁有辉光。幕中润泽江湖远,笔下才情锦绣张。未必安仁须作县,藉田新赋待文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