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长安陌,游车锦绣香。
漫倾春日酒,误入少年场。
意气青云客,风流白面郎。
致身愁独晚,检点鬓毛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毂下春日》
译文:
杨柳垂下长安道,
彩车飘香绣锦绣。
不经意间陷春日醉,
误入芳华少年场。
豪情满怀游子身,
貌美如花风流郎。
寂寞晚年心忧愁,
白发满鬓已苍苍。
诗意:
这首诗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游子在长安道上的一段经历。杨柳垂下长安道,彩车飘香绣锦绣,给人一种繁华热闹的感觉。然而,诗中的主人公却在这漫长的春日之中陷入了酒色之中,误入了年轻人的场所。他带着豪情壮志,作为一个游子,身披青云客的名号,貌美如花,风流倜傥。但他在晚年时感到寂寞和忧愁,白发已经满头苍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沧桑和无常。诗人以长安道上的杨柳和彩车作为景物,烘托出繁华盛世的氛围。然而,诗中的主人公却在这繁华之中迷失了自己,陷入了酒色之中,误入了少年场所,失去了自己的初心。他曾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云客,风华绝代的白面郎,但在晚年时却感到了寂寞和忧愁,白发已经苍苍。这种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沧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易逝和人事易变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人生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常愁春云低,谁料春风恶。摇扇无定响,折干时闻落。吹花拥细草,送两来高阁。江燕倚身轻,逆飞前复却。
头如蓬,面如垢。万事俱忘,心无尘垢。恣情慵、放肆婪耽,乞残馀展手。幸知无,宁著有。无无亦无,神丹无漏。访蓬莱、功满三千,得缦
早入商山百里云,蓝溪桥下水声分。流水旧声人旧耳,此回呜咽不堪闻。
想天开阊阖,正元日、受朝仪。美出震居尊,承乾继统,行夏之时。梅花领将春到,更祥烟、浮动万年枝。丽日徐行黄道,和风细度丹墀。天颜有喜近臣知。称寿献瑶卮。道品物惟新,阳刚*长,百禄咸宜。觚*五云佳气,但遥瞻、百拜只心驰。记得华封馀祝,不妨借人新词。
山寒雨点半成雪,石冷泉流旋作冰。坐至夜分眠不得,荧然欲灭案头灯。
迟日花光乱,东风酒浪深。天道为客恨,老去惜春心。起舞狂犹在,悲歌病不禁。高楼见千里,不醉莫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