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谁家楼,风雨岁薄之。
水染危欲压,小柱亦半欹。
匠斧睨其旁,搏手难独支。
南山有奇材,细钜不可遗。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古意谢崔杨州辟七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突兀谁家楼,
风雨岁薄之。
水染危欲压,
小柱亦半欹。
匠斧睨其旁,
搏手难独支。
南山有奇材,
细钜不可遗。
中文译文:
高耸的楼阁突兀地矗立,
风雨侵蚀着岁月的薄弱。
水流染上了危险的气息,
即使是小柱子也有些倾斜。
工匠们仔细观察着旁边的情况,
他们努力支撑着,却难以独自承受。
南山上有着非凡的材料,
精巧而巨大的事物不容忽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楼耸立在风雨中的景象,表现了岁月的薄弱和时间的侵蚀。楼柱已经因为水流的冲击而有些倾斜,显示了楼阁面临的危险和不稳定。作者通过这一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事物脆弱性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工匠们,他们紧盯着楼阁的情况,试图支撑住它,但却难以独自承受楼阁的压力。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需要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思考。
最后两句描述了南山上存在着非凡的材料,指出了材料的珍贵和独特之处。这种细钜的材料不能被轻易忽视和遗弃,也可以视作对人才的重视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描绘楼阁的景象和工匠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流逝和事物脆弱性的感慨,同时呼唤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团结和共同努力,以及对人才的珍视和重要性的强调。这种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自是扬雄知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醉早梅傍。
驿道芬菲春气柔,征蹄去去不容留。俯辞南国抠衣佩,直向端门拜冕旒。璧沼从知新训导,石渠旋复细刊雠。泽民致主渊源学,那或浮沉逐悲流。
他人工字书,美好若妇女。猗嗟颜太师,赳赳丈夫武。麻姑有遗碑,岁月亦已古。硬笔可破石,镌者疑虚语。惊龙索雷斗,口唾天下雨。怒虎突围出,不畏千强弩。有海珠易求,有山玉易取。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覩。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自非大祭时,莫教凡眼觑。
于此吾忘我,从谁尺直寻。事来千万种,人有两三心。自守藩篱小,犹能井臼任。过时虽不采,吾与菊花斟。
才高秖合住蓬瀛,步武优游地望清。何事尘埃久京国,却衡雨雪向边城。军书落笔千毫秃,谈席挥犀四座倾。早晚封章来荐鹗,一鸣从此使人惊。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