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青楼拂蛛网,却匀愁黛对菱波。
也知新旧争多少,敢话机头织素多。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古意》是宋代诗人夏竦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上青楼拂蛛网,
却匀愁黛对菱波。
也知新旧争多少,
敢话机头织素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重返青楼的情景。他轻轻拂去青楼间蛛网的尘垢,看着镜中愁容,窥见自己的倩影。他深知新旧之间的竞争是多么激烈,但他仍敢于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在机遇面前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诗人通过重上青楼、拂去蛛网的动作,展示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重返旧地的决心。愁黛对菱波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矛盾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变迁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
诗词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新旧之间的竞争的认识。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新旧事物的争夺是无穷无尽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然而,尽管面对这种竞争的艰辛,诗人依然敢于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起伏和对于现实的思考。尽管时代变迁,生活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但人的情感和追求却依然存在,这是诗人通过描绘自身体验所传递给读者的信息。诗词中蕴含了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纳谏廷臣免犯颜,自然恩可霸江山。姚兴侍女方承宠,放出宫闱若等闲。
浪说春皈已四旬,淮南元自不知春。明朝却是中和节,野火谁怜寂寞人。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岁云暮兮阴凝,若有人兮亭亭。玉质人兮黄中,淡无言兮含馨。
聚若浮萍散若云,江湖姓氏总相闻。何烦爵里重铺叙,只倩梅花举似君。
斗醉石亦醉,无量不及乱。独醒谁得知,憔悴沧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