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古渔父词十二首》

千古高人张志和,浮家泛宅老烟波。
不应别有神仙界,祗此沧江一钓蓑。

作者介绍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诗词《古渔父词十二首》是宋代王铚所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古高人张志和,
浮家泛宅老烟波。
不应别有神仙界,
祗此沧江一钓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古老的渔父张志和。他身居浮家,漂泊在波涛汹涌的江湖之上。诗人认为这位渔父并非凡夫俗子,而是具有卓越才情的高人。他的生活虽然看似平凡,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世的神仙之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志和这位渔父的敬佩和景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渔父的形象,却给人以超然物外的感觉。诗人通过渔父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来表现他的超凡境界。诗中的"千古高人"和"神仙界"等词语,给人一种神秘、超然的感觉,与渔父的普通身份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使得渔父的形象更加突出,显示了他在平凡中的非凡。

诗中的"浮家泛宅"表达了渔父的漂泊和无常的生活状态,"老烟波"则描绘了他与江湖的紧密联系。这些形象给人以一种广阔、开放、自由的感觉,与渔父内心的超然境界相呼应。

最后两句"不应别有神仙界,祗此沧江一钓蓑"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渔父所处的沧江就是一个神仙的境界,不需要去寻找别的神奇仙境。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渔父生活方式的认同。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的景仰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闻毁》

    忆初向关中,触热事西走。淋漓汗征衣,早夜犯星斗。欢然赴所知,辛苦复何有。主人喜宾至,相见劳杯酒。誓将效毫发,聊以塞所厚。遇事因辄言,何尝计从否。平生性坦率,间或忤交友,是非长安城,侧身避谗口。彼奸乘其前,吾虑亦已后。二叔诬周公,三人惑曾母。青蝇乱黑白,视洁

  • 《送伴回至平江舟中与元览试茶》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柘罗。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魔。燕颔未能飞食肉,腹中藜苋且摩娑。

  • 《绍兴淳熙分命馆职定撰十七首》

    礼经之重,祭典为宗。上公揶事,进退弥恭。庶品岂洁,令备肃雍。百祥萃止,惟吉之从。

  • 《再送伯孺》

    千里西吴一骑轻,君行应是我归程。孤身漂泊辞知己,八口饥寒仗友生。绕涧松篁天竺路,满湖菱芡下菰城。旅游到处羞贫贱,好向人前讳姓名。

  • 《千秋岁(寿友人)》

    松舟桂楫。苕_溪头别。秋后雨,春前雪。书凭湖雁寄,手把江蓠折。人未老,相看元似来时节。芳草鸣__。野菜飞黄蝶。时易去,愁难说。析波浮玉醴,换火_银叶。拼醉也,马蹄归踏梨花月。

  • 《山中月夜》

    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故园同此夕,长望一霑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