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学摛文蔼儁声,青云接武二难兄。
主知自纪宜三院,使节更持仅九卿。
庭下芝兰方竞秀,舍南桃李已成阴。
挂冠不待甘泉橐,愁绝高门泪满缨。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故致政敷文少卿鲁公挽词》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故致政敷文少卿鲁公挽词
左学摛文蔼儁声,
青云接武二难兄。
主知自纪宜三院,
使节更持仅九卿。
庭下芝兰方竞秀,
舍南桃李已成阴。
挂冠不待甘泉橐,
愁绝高门泪满缨。
诗意:
这首诗词是韩元吉为挽故人、少卿鲁公而写的。诗中表达了对鲁公的悼念和追思之情。鲁公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声名远播,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鲁公的才学声望和政治地位,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第一句描述鲁公以其杰出的才学和儒雅的声音在学府中备受推崇。第二句表达了鲁公与武将二难兄一同受到青云之上的赏识,说明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称颂鲁公在政务上非常有见识,适宜担任三院的职位,而他却只担任了九卿之职。这表明鲁公的才华和品德应该得到更高的职位和重用。
接着的两句描述了庭院中芳草如茵,花木竞相开放,但鲁公已经离世而成为过去。"舍南桃李已成阴"这句话暗喻了人事已非,鲁公已经离世。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挂冠不待甘泉橐"意味着鲁公过早地离开了政治舞台,没有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愁绝高门泪满缨"描绘了诗人因鲁公的离世而悲伤,泪水满布领口。
这首诗词通过对鲁公的赞颂和悼念,展现了韩元吉对他的深切敬意,并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才华和文学成就的渴望和追求。
一雨草木润,新晴天地明。山川未改色,鸟雀已欢声。客子喜相语,田家尤未平。似闻陂偃拆,掘井得深坑。
野市人来郢,毗邻水接襄。
陈其姓,名曰容。称所翁,善画龙。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风流前辈新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解组轻千里。趁朝来、风高气爽,波平如砥。试问余恩深几许,江阔秋清无底。看两径、棠阴舞翠。明月归_轻似叶,只梅花、香里诗千纸。端不愧,西江水。谪仙才气兰亭字。更清姿雅度,修竹长松标致。官职几人曾此过,萱草春风谁似。任彩服、蹁跹娱戏。去此云霄真一握,算令公、勋
鸡犬声村市,烟霞古洞天。晨坛凝玉露,夜井浸珠躔。凤翼团宸画,龟趺负古镌。于湖诗去后,今昔几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