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南北走东西,豪气峥嵘老不衰。
快斩妖魔三尺剑,郎吟风月五言诗。
山无福地吾焉往,神有灵丹世不知。
却恐松窝知此意,一丝挂搭去何疑。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挂搭松窝》是刘过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走遍了十年南北东西,
依然保持着豪气峥嵘的老去不衰。
手持三尺剑,勇敢地斩妖除魔,
口吟五言绝句,歌咏着风月之美。
虽然这座山没有福地的吸引力,
但我的心中却有一种神秘的灵丹妙药,
这个世间却无人知晓。
然而,我担心松窝会理解我的意思,
挂搭在那里的一丝,是否会有所疑惑。
诗意和赏析:
《挂搭松窝》描绘了诗人刘过十年来漫游南北、东西的经历和心境。诗中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岁月流转,他的豪气依然不衰。他手持三尺剑,勇敢地面对妖魔,同时用五言绝句吟咏风月之美,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诗中还表达了一种对福地和神秘灵丹的思考。山虽然没有福地的吸引力,但诗人心中却怀有一种神秘的灵丹妙药,这种宝物世人并不了解。这种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认为真正的财富和宝藏存在于内心的世界。
诗的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的疑虑和担心。他担心挂在松窝上的一丝,即自己的诗词,是否会被人误解或置疑。这种担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不确定性和对他人理解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刘过的豪情壮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思考。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内心矛盾,诗词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复杂的情感氛围,引发读者对人生和艺术创作的思考。
虽处鸡群,如凤**。自丁令、化现如斯。霜毛朱顶,玉羽琼肌。唼太湖萍,潭鼻粟,唳云霓。朝戏芝田,夕饮瑶池。待五乔、来控当归。舞吴市显,乘卫轩奇。便指蓬壶,朝金阙,赴丹墀。
岭表榆关路嶮巇,颁条持节两无辞。四方自是男儿事,万里归来圣主知。碛雪旧行闲入梦,贪泉曾饮别留诗。如今已见功名立,休忆当年一桂枝。
闻钟理短发,徐步启荆扉。不知夜雨过,园林顿芳菲。江山静妙颜,云日浮清辉。残梅落欲尽,幽池水痕肥。始见新岁来,景物忽如兹。徒为逝川叹,未遂沧洲期。及时乐取乐,莫遣青春归。
玉英金实碧琳枝
仙装宫样一群群,花外花间蔼若云。羞涩葵榴无举止,尽倾颜色向南薰。
蜀江城远,想连云危栈,接天穷处。惆怅烟尘回首地,双阙觚棱犹故。龙扈星联,羽林风肃,未放鸾駣去。不堪掩面,泪沾宸袖如雨。底事当日昭阳,吹羌鸣羯,涴却霓裳舞。三十六宫春满眼,曾把色嗔香妒。芳草埋情,飞花陨怨,翻被蛾眉误。画图惊见,黯然魂断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