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手机心颇自安,遮藏有路巧千般。
主公当面无因见,只怕旁人冷眼看。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观藏珠》是宋代诗人夏竦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一种内心自得和隐藏真情的境界,表达了主人公对外界眼光的无所畏惧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敏手机心颇自安,
遮藏有路巧千般。
主公当面无因见,
只怕旁人冷眼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内心的宁静和自在。诗人将自己的心比作珍贵的宝珠,将内心的真情隐藏得巧妙而周密。他深知在面对主公时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因为主公无法看到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世界。然而,他却担心旁人的冷眼评判,担心外界对他的理解和认可。
这首诗通过对对比的手法,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诗人敏锐地察觉到社会中人们对他的评判和观察,他选择以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轻易展示给他人。他宁可在面对主公时隐藏自己的真情,也要避免旁人的冷眼和观察。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感觉。诗人通过精心遣词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善于保护自己内心世界的人,他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但选择将其隐藏起来。这种内敛和自省的态度,使人对他产生了一种好奇和渴望更多了解他内心世界的愿望。
总之,夏竦的《观藏珠》通过巧妙的表达和比喻,揭示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自得和隐藏真情的境界。诗人对外界眼光的无所畏惧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给人一种思考和共鸣的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引发自己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喧静不由居远近,大都车马就权门。野人住处无名利,草满空阶树满园。
剩欲延诸彦,嘤嘤聚友声。尚堪紬古玩,只愧乏珍烹。君健松髯碧,吾衰瓠顶赪。何当即勿药,环席百杯行。
珠明玉润尽惊人,不称寒门不称贫。若向吾唐作双瑞,便同祥凤与祥麟。
定光金地遥招手,智者江陵暗点头。已是白头千万里,那堪於此未知休。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远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游兴甚逸。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坐客和篇交属,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风露浩然,毛发森爽,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作悠扬杳渺之声,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举白尽醉
处和昔牧罗浮郡,不载南州一物还。酝藉汝何惭小阮,空疏吾谬作梁山。步趋诸老先生后,遨兀斋郎太祝间。华发病翁无喜事,直须春榜一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