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王偏宜月,雄豪更得秋。
岸头浑破胆,浪里有行舟。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观潮》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观赏潮水涨落的景象,通过这一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张王偏宜月,雄豪更得秋。
岸头浑破胆,浪里有行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观潮的景象为中心,融合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在诗的开头,作者提到“张王偏宜月”,暗示了潮水的涨落与月亮的圆缺相呼应,表达了自然界中各种力量与现象之间的和谐统一。接着,作者写道“雄豪更得秋”,把观潮的场景与秋天联系在一起,揭示了季节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第三、四句中,作者描绘了观潮时的心理状态。他说“岸头浑破胆”,表达了对潮水浩渺磅礴的景象感到惊叹和胆怯。然而,他又写道“浪里有行舟”,暗示了即使在汹涌的波浪中,仍然有人能够乘舟行进,这种坚韧和勇气给予了作者思考人生的启示。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展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坚韧。通过观赏潮水的过程,作者思考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和人类在其中的微小和脆弱。诗中的描写给人一种壮美而宏大的感觉,同时也呈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面对人生的波折和挑战,作者通过观潮的景象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前行。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处境的洞察。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并传达了积极向上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生活的启示。
与君邻并共烟霞,乘兴时时过我家。更漏一新闻晓角,门阑数级看秋花。湖山对值全如买,风月相期不用赊。赖有醉毫吟更苦,他年分作句图夸。
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持此心为境,应堪月夜看。
我来桐江今几时,面骨峥嵘鬓如雪。怒嗔不复有端绪,谗谤何曾容辨说。十年山栖却水食,酿桂餐芝自芳洁。作官一饱仰红腐,坐对盘餐常呕噎。雪晴宿戒南山游,剩要赋咏临清流。将行复辍却退坐,台符吏牍令人愁。胸中崔嵬向谁吐,独立凭高时自语。文章当以气为主,无怪今人不如古。
迢递南康路,清辉得使君。虎符秋领俗,鹓署早辞群。地远仍连戍,城严本带军。傍江低槛月,当岭满窗云。境胜闾阎间,天清水陆分。和诗将惠政,颂述九衢闻。
昔日颛朝柄,何人误庙谋。渐惊吾辈尽,谁识向来愁。忠鲠芳香在,奸邪臭秽留。一时穷富贵,蜃气结成楼。
短笺小草墨痕斜,句法来从和靖家。吟赏岂无神助笔,护持疑有物司花。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多少邦人沾賸馥,愿碑遗爱永传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