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復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诗词中文译文:《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璋公闭门不出,群木围绕他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他承诺要写尽一切经典,努力朝向无尽。
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
他的挥毫传遍林中的鹊鸟,研磨墨汁惊动水中的鱼群。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他的声音翻译成了四句佛偈,字译成了五天的书籍。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晚上,钟声在竹林中响起,取水之时,桐花初开。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雨水湿润衣钵,香烟弥漫在寺院中。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这里日子清净,诸天境界也未必如此。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不知何时会拿起僧人的锡杖,早晚会踏上虚空之路。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闭门不出,专心写经的情景。璋公立下誓言,要写尽一切经典,志向远大。他的笔墨和声音传遍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象征他的苦修和智慧影响到了一切。诗中描绘了竹林、池塘、桐花等景象,将自然景物与僧人的修行相结合,显示了修行者对环境的敏感和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最后表达了僧人对超越凡尘、步入虚空境界的向往和不确定。整个诗篇意境清净,气定神闲,寄托了人们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清净心境的向往。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