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鬼淋漓受指呼,江鱼终日为人敺。
扼吭不及能言鸭,哇肉几同反哺乌。
暂满空喉如瘿大,竟无半尾塞肠枯。
少宽颈组方谋饱,水冷冰寒日已晡。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观放鸬鹚》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黑鬼淋漓地受到人的指责,
江中的鱼整日为人所驱使。
鸭子无法发声,只能扼住喉咙,
啊,鱼肉几乎与乌鸦反哺。
喉咙暂时满了,像一个肿瘤般巨大,
竟然没有一点东西堵塞肚肠。
少量的食物才能满足鸟儿的需要,
水变得冰冷,太阳已经西斜。
诗意:
《观放鸬鹚》这首诗词以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江湖渔民放鸬鹚捕鱼的景象。诗中通过对鸬鹚和鱼的描绘,表现了这一场景中的生动和悲凉。鸬鹚被形容为黑鬼,承受着人们的指责和命令,而鱼则成为人们的驱使对象。诗人通过描绘鸭子无法发声,只能扼住喉咙的形象,暗示了这种被限制和压抑的局面。然而,诗人又不禁想到,鸟儿与乌鸦竟然反哺鱼肉,彼此之间的关系充满了讽刺和反转。整首诗以凄凉的笔触揭示了人与自然、生与死之间微妙的关系。
赏析:
《观放鸬鹚》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戏剧性的场景。通过对鸬鹚和鱼的形象描绘,诗人传递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信息。鸬鹚被人们指使捕鱼,受到限制和束缚;而鱼则成为人类食物的来源,生死与命运皆由人支配。诗人以一种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互动关系。同时,诗中的反转描写,如鸟儿与乌鸦反哺鱼肉,展示了生命力的顽强和意外的可能性。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引发人们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