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莠日已长,匆匆芟薙初。
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
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余。
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观理稼》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苦劳作的敬意和自己无力从事农耕的无奈之情。
诗中的第一句“稂莠日已长,匆匆芟薙初”描述了庄稼长势茂盛,但农民们匆忙开始除草的场景。这里的“稂莠”指的是杂草,而“芟薙”则是指除去杂草的意思。
接下来的两句“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描绘了农民在清晨出门劳作时,鞋子上沾满了露水;而在傍晚归来时,月光照耀下农民的锄头上沾满了露水。这些细节描写增强了诗中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诗的下半部分“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余。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力从事农耕劳作的无奈之情。作者感到自己的肚子饥饿,而身体却仍然疲惫不堪。最后两句表明作者无法胜任农耕的辛苦劳作,只能安慰自己通过阅读古人的书籍来寻求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作者自身的无力感,表达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它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对生活的坚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
梅坞青黄子,草陂红紫花。双鹅朝戏浦,群鸭暮还家。赤脚挑残笋,苍头摘晚茶。出门逢野老,满意说桑麻。
虽昧平生契,怀贤要可伤。生涯与薪尽,法意共灯长。遗画空观貌,残诗孰补亡。神期通一语,无乃困津梁。
瘴雨蛮烟西复东,海棠岭下占春风。清肌本自同梅洁,晕脸应知是酒红。澹著燕脂春未透,半匀胡粉日初烘。此花不与凡花并,桃李休矜造化工。
碑铭细读识前人,贻后无非旧典刑。宦业传家守清白,儒科继祖播芳馨。絷驹共叹淹场藿,鸣鹿终当歌野芩。千古斯文应不泯,待将辞藻掞天庭。
万里南来日,惟君意最亲。浑如相识旧,殊异白头新。一别遽千古,九衢空万人。道乡虽有子,不使继清尘。
老惯人间岁月催,强扶衰病上崔嵬。生为柱国细事尔,死画云台何有哉!熟计提军出青海,未如唤客倒金罍。明朝日出春风动,更看晴天万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