轘辕伊阙两相望,草树离离自郁苍。
旧物只余金带枕,夜阑空断九回肠。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观洛神图慨然有作三首》是宋代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观赏洛神图时的感慨和情绪。
中文译文:
观洛神图慨然有作三首
轘辕伊阙两相望,
草树离离自郁苍。
旧物只余金带枕,
夜阑空断九回肠。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洛神图为题材,描绘了诗人在观赏图画时的心情。首句“轘辕伊阙两相望”,形象地表达了洛神图中轘辕车和伊阙的壮丽景象,使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辉煌。
接下来的句子“草树离离自郁苍”,通过描绘洛神图中的山水草木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郁郁葱葱的景象。这里的“自郁苍”呈现出一种旷远、壮美的意境,使人感受到山水的广袤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继而,“旧物只余金带枕”,诗人以洛神图中的金带枕为引子,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物是人非的变迁。这句表达了岁月流转,岁月如梭的感慨,也意味着作者对过往的怀念和珍惜。
最后一句“夜阑空断九回肠”,以洛神图中夜晚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孤寂。九回肠意味着无尽的思念和忧伤,夜阑的寂静更加凸显了情感的深沉。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洛神图为题材,通过对图画中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细腻地表达了自己在赏画中的情感,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性。
尘土轻扬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万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莫讶南方景物疏,为君聊且话苍梧。地倾二面城池壮,江迸三流气色麄。山畜火光因政出,石藏牛影为仙呼。官厅传自唐丞相,民颂思從汉大夫。龙母庙堂神鬼集,鳄鱼池近介鳞趋。朝台望断归岐路,冰井频窥爽发肤。脍美不堪全用鲤,果珍何忍命为奴。云归上国名终远,郡带口藩势未孤。
解绂朝天,满城桃李繁阴布。彩舟难驻。忍听骊歌举。协赞中兴,圣意方倾注。从今去。五云深处。稳步沙堤路。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左顾短红袖,右命
牛乳抨酥瀹茗芽,蜂房分蜜渍棕花。旧知石芥真尤物,晚得蒌蒿又一家。疏索乡邻缘老病,团栾儿女且喧哗。古人不下藜羹糁,斟酌龟堂已太奢。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