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蝉体既分,安用苦云云。
气盛有余力,声销无异闻。
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
莫作伤心事,伤心不益身。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观物吟四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莺蝉体既分,安用苦云云。
气盛有余力,声销无异闻。
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
莫作伤心事,伤心不益身。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一种深思熟虑的观察和感悟。诗中的莺和蝉都是鸟类,它们的体态已经分别,各有其特点。诗人以此比喻人世间的事物,暗示着它们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句描述了莺鸟的气势雄浑,声音传遍四野,而蝉的声音却消失无闻。这里意味着有些事物在其最盛时期会表现出突出的特点和影响力,而有些则会黯然无闻。
第三句说到时光的流转,一切的兴衰都是自然而然的。无论是事物的兴盛还是衰败,都是由自身的条件和环境所决定的。这种变化和力量的流转并非由个人所能掌控。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寄语,劝人不要因为别人的兴衰而过于伤心。伤心不但不能改变现实,而且对自身也没有任何益处。诗人希望人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事物变化的思考,强调了顺应自然和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诗人揭示了人生的真谛,提醒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应保持淡然和平和的心态。
世路驱驱又白头,争如闲卧绝他求。门前荒陇依依在,碑折松枯尽列侯。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千乘万骑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三清小鸟传仙语,九华真人奉琼浆。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
国人久倚东园望,拟築沙堤到广陵。
万象森罗具一尘,小庵花木四时春。客来相对默无语,亲见毗耶彼上人。
为爱凌晨细细开,谁人伴我独徘徊。朝阳满树无尘滓,寒雀惊窥欲下来。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